霍乱时期的银行行长:风险挂钩责任 欲走而不能
“这世界上到处都是幸福的寡妇。”霍乱时期也有爱情。黑暗之中,有人选择逃离,有人选择等待黎明,也有人选择擦出火花点亮灯光……这些都是源自对美好的追求。
当下银行业虽未至黑暗,但经营环境恶化已成事实。这有多种迹象可以佐证,一个明显的指标考量就是,不良资产不良率的承压。
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9825亿,较上季度末增加1399亿,连续十四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39%,较年初上升0.15个百分点。
而且,去年以来也出现了一轮集中的离职潮。更有甚者,有不少银行业朋友向笔者反馈,如今是欲走而不能,理由是风险挂钩责任。
所谓“最好的风控是强大的清收队伍”,不良资产压力之下,部分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上述离职而不能的朋友告诉笔者,为了实现全年的业绩目标,总行把经营压力下放到一线的考核,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良贷款水平的控制。
“前几年,大家在外面跑,是为了新增业务,现在是催收,根本没有心思拓展新业务。企业日子也不好过,没有增量业务,银行一线员工的业绩很难做出来,想离职必须把此前经手发放的不良贷款催收回来再说。”
曾几何时,“四万亿”刺激之下,多少银行、信托等债权项目的一线业务人员赚得盆满钵满,加上无风险收益率高企,那几乎是放贷业务员的黄金时代。如今,雁过拔毛,光泽褪去,忆往昔峥嵘已不再。笔者不禁感叹: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建设银行高层在6月15日新行长王祖继到任后的交流会上表示,利润增速下滑对部分地区基层员工收入确实有影响,中层和基层出现辞职潮,流失率为2%,属于正常。
“去杠杆”阵痛中,许多信托经理朋友告诉笔者,他们的黄金时代也一去不返。信托公司逐渐加大风险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存量项目也逐一清查。此前在大包快干的一线项目面前,弱势的中台风控岗几乎沦为摆设。而去年以来,信托公司风控人员手中的“鸡毛”都成了“令箭”,风控岗年终奖创新高。没有项目业绩提成,一线信托经理萌生去意亦是自然。
显然,这不是一走了之般轻松。
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银行去年以来都实行了绩效薪酬延迟发放机制,市场化的银行尤为明显。原本在第二年年中下发的年终奖和绩效金,实行挂钩风险考核多批次、延迟发放,最长可延迟3年。
比如:第一年发放50%,第二年发放30%,第三年发放20%,期间相应项目出现风险,从延迟发放的绩效薪酬中抵扣部分。
商业银行管理层出此“绝招”,经营环境之恶和业绩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中行总行行长陈四清约谈浙江分行管理层,要求该分行上半年完成全年净利润过半目标”的新闻也不足为奇。事实上,不良贷款快速上升,拨备计提压力增大,“中行浙江分行净利润大幅下滑,目前仅完成总行目标的10%”。
当然,为了在困难中留住人才,商业银行也动了一番脑筋,比如上市银行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据笔者了解,招商银行就把绩效薪酬延迟发放与员工持股计划相结合,最长延迟3年发放的绩效薪酬可用于认购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该部分股份的锁定期也是3年。
当前的宏观经济困境,高层定义为“三期叠加”。而银行业困境之下的离职潮,也是“三期叠加”效应。
首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宏观经济探底,银行的光景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一边是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的恶化要求更高的拨备计提,侵蚀了大量的存量利润;另一方面,以刺激宏观经济的降息周期中,还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两端受双重挤压,息差收窄,增量利润化为泡影。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仅为1.39%、1.49%、1.05%和1.86%。
其次,银行业高层换届动荡期带来自上而下的人员调整。2013年以来,商业银行进入集中换届,尤其是招行、平安、民生、浦发、中信、光大等市场化较强的股份制银行,行长的更替,经营策略和人事调整随之而来。
再次,业务转型中,新金融形态的冲击和诱惑。与银行业离职潮相对应的是,互联网+金融趋势之下的创业潮,人还是那些人。同时,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债权业务秋意浓,股权业务春来到。
笔者一个某股份制银行分行部门负责人朋友,赶在总行新行长实施“风险责任挂钩”前离职了,最开始也没想好下一步做什么,原计划休息两个月边走边瞧。然后,牛市来了,他捧着手中的几百万资金尝到了甜头,没想再找下家了,现在专职炒股。
这是经济周期换挡中,个体的自然选择。一个经济周期,兴衰明暗,此起彼伏,周而复始。
“他曾看见她们(幸福的寡妇)在丈夫的尸体前痛苦得发疯,恳求别人把自己也放入同一口棺木,活活埋入地下,以免独自面对前路无法预知的苦难。可她们接受了现实,适应了新的境况,人们就会看到她们从尘土中站起来,获得新生。”针对前述银行人士的离职潮,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加西亚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