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银行的温州样本 经济危机时期不良率仅0.5%
每到年中或年底时,各家银行都会争先恐后地请求合作企业帮忙将钱转到自家的账户上待几天,为的是应对存贷比等一系列的考核指标。
不过,7月5日本报记者采访恒丰银行温州分行时,了解到该行领导请求企业将存款转到别家银行账户却遭到企业拒绝的怪事。
“确有此事。正是银行年中考核时期,恒丰银行温州分行的一位领导打电话给我,说可以将在他们行的存款转到其他银行趴几天,但我直接给拒绝了。”融信置业董事长陈建静表示,“2011年前后,温州经济发生危机,我的公司也陷入困境,那时恒丰银行给予了我及时的支持。现在温州经济已经回升,公司已经渡过难关,我怎么会不支持患难中帮助过我的银行,而把存款转到那些‘雨中收伞’的金融机构呢?”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2011年温州发生经济危机之时,恒丰银行温州分行才刚成立不久,与其他在这一时期折戟的银行不同,恒丰银行没有对企业釜底抽薪。那么,恒丰银行温州分行是怎样做到的呢?
危机时期设温州分行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代名词,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引来金融机构扎堆,从而成为商业银行必争之地。但是随着2011年以来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导致温州从商业银行“座上宾”的位置直线滑落。
7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前往温州采访,融信置业董事长陈建静透露,温州经济现在已经触底反弹。谈起2011年时的危机,他不无感慨。
陈建静透露,在温州金融危机时期,和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其公司也陷入流动性风险。而伴随着银行的压力测试,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的正常经营被打乱。此时,恒丰银行温州分行却送来了及时雨,为其提供了5000万元贷款。而贷款的迅速到账,也使陈建静有了度过危机的资本,并使公司在之后几年里得到了壮大。
在民营企业众多的温州,与陈建静相似的企业比比皆是,有些企业未能走出危机,也就相应地造成了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迅速上升。
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6月份时,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37%,为全国地级市最低。而到了2015年3月底,温州不良贷款率为4.23%,此外还有超过400亿元的关注类贷款,且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温州也已经处置了818亿元的不良贷款。目前,温州还有近800亿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需要处置。
本报记者了解到,温州金融危机令多家银行盈利“一夜回到解放前”,有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两位数。但是,恒丰银行温州分行却在这一危机中脱颖而出,不仅未有损失,反而取得了赢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恒丰银行温州分行存款166亿元,贷款115亿元,比年初新增38亿元,不良率仅为0.5%。
大数据思维
在目前政府积极推动全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的背景下,恒丰银行能够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取得如此的成绩,其风控以及理念有着独到之处。
恒丰银行温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徐晓蒙透露,为了有效把控风险,该分行特别推出了排他性融资管理,“该项管理是指企业和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后,企业对外融资、对外担保必须经过银行同意,银行需要测算企业现金流和投资的可行性,从而对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管理,防止企业多头授信,防范流动性风险。”
排他性融资管理办法与传统的融资担保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与企业的交流除了看财务分析,也更加注重非财务分析,例如多方面了解企业主的人格、信用等,而不仅仅停留在‘材料’上。”徐晓蒙表示。
除了推出被温州银监分局认可的排他性融资管理方法之外,恒丰银行温州分行的管理团队在成立之初就运用了大数据分析,来筛选自己的目标客户。
恒丰银行温州分行首席风险官王峰表示,从监管渠道得到的数据分析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不良贷款发生在2000万-4000万元区间之内,这项有效的分析厘清了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小微企业还是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即依大托小。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