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展望负面 国际评级机构警示中资银行风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际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开始提示中资银行风险,自标普率先将民生银行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之后,穆迪随后也将平安银行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中国经济信用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是国际评级机构警示中资银行风险的重要原因。

  国际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开始提示中资银行风险,自标普率先将民生银行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之后,穆迪随后也将平安银行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中国经济信用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是国际评级机构警示中资银行风险的重要原因。

  来自业内人士的消息,相关评级机构就此次评级展望调整与相应机构做了沟通,至于时机的选择,一个技术性的原因是,8月末上市银行半年报出齐,评级有数据可依,但发布评级结果略有滞后期。

  标普说之所以将民生银行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是为反映中国经济信用风险上升,该公司将中国银行业的经济风险趋势评估从稳定调整至负面。

  随后穆迪将平安银行的评级展望也调整为负面,但其理由更多是归于平安银行本身。穆迪统发给媒体的相关资料称,对平安银行评级展望的调整反映了未来1-2年其资产质量和资本金水平将面临更大压力的预期,这是因为该行过去两年贷款和资产增速快于同业平均水平,且不良贷款率和90天以上逾期率均有所上升。

  随着零售贷款账龄增加以及前几年的迅速增长,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在经济放缓背景下转弱,不良贷款率从2014年底的1.02%上升至2015年6月底的1.32%。

  穆迪注意到,平安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数量有所增长,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从2014年底的2.85%升至2015年6月底的3.58%。这种状况可能意味着该行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上升,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并且其不良贷款可能也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应该看评级调整的原因,不能仅以对抗的心态去看待评级结果的下调,并认为中资银行确实面临评级机构提到的隐忧。

  来自申万宏源的统计,2015年上市银行合计不良率为1.45%,环比上升12bps,其中建行、农行、招行、民生、光大和华夏不良贷款余额上升速度加快,使得招行、华夏、光大和农行不良攀升显著。

  不过中资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并不是此时才开始显现,在过去的14个季度,中资银行不良率均是在逐步上升的过程,也因此,国际评级机构此时集中警示风险还是颇为引关注。

  赵庆明和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国际评级机构出示警示牌应该与近期的股灾和汇率风波有一定关系。不过,赵庆明说,内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整个银行业高杠杆下的不良资产可能必然增加。

  美联储主席耶伦 9月18日在宣布美国不加息时,也提到了对中国风险的担忧,认为今年8月金融市场进展反应了对中国经济表现下行风险、以及决策者处理这些问题的熟练程度的担忧。

  国际评级机构提示中资银行风险并不鲜见。比如2011年,惠誉、标普先后发布报告表示不看好未来三年中资银行前景,主要理由是担忧中国银行系统资产质量出现严重的恶化。

  不过彼时中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以及另一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还是给出了中国银行业前景展望稳定的预期,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还评论说,惠誉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期比较悲观,分歧明显,且当时银行股对惠誉、标普的悲观展望反应颇为平稳。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