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遭遇“寒冬” 今年已有超百款产品提前终止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百只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创下201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记录。在冷空气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同时,伴随着央行的不断降息,银行理财业务也遭遇着“寒冬”。
如果银行方面提前中止这类理财类产品,一般来说,他们会按照是原定收益率和实际的天数计算最终收益。提前终止意味着理财天数的缩短,无一会使投资者或购买者整体收益出现下降。比如,有的投资者表示,本来到期的时间应该在今年年底也就是12月27号,但银行通知提前终止这款产品,实际到期日期是10月29号,比原定的最终日期少了59天。虽然产品预期的年化收益率保持在百分之五点几不变,但时间的缩短直接导致最终收益的下降。
目前来说,理财类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在今年非常常见。近期,多家银行都发出关于理财类产品提前终止的通知。其中不仅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也有几家国有大型银行。
统计显示,截止到今年11月26号,今年已有超过百支银行理财类产品提前终止,创出2011年以来同期历史最高水平。从历史记录来看,2011年到2014年同期,出现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类产品分别仅有33支、44支、55支、38支,都赶不上今年的水平。从产品续期来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主要集中在1到3个月,3到6个月,6到12个月和24个月,这几种产品比较常见。而从产品的收益类型来看,非保本类的理财类产品出现最多,提前终止45支。
近来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提前终止潮,主要是因为两方面因素。一是受到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市场资金面不断宽松、基准利率不断下行的影响。这类产品以信托类理财产品为主,由于这类产品相当于给企业发放贷款,在连续降息的背景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下行,这类企业也很有动力去找更“便宜”资金融资,不少企业提前向银行偿还贷款,因此理财产品出现提前终止。原因之二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出现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当前整体收益率水平下行有关系。央行不断降息,使整个资金成本明显降低。如果从银行角度看,银行可能也要防止受益出现倒挂,如果前期理财产品成本太高,银行恐怕也很难承受。当然也不排除客户寻找其他投资渠道,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资本市场方面的投资,不排除有这方面因素导致他们提前终止。
据了解,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说明书规定,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收益按照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天数计息。郭田勇表示,对于银行或者购买者中某一方提前终止的行为,关键要看之前购买合同是如何规定相应条款的。
郭田勇认为,关键是双方达成共识就可以,无论是哪一方终止。按理说理财产品是一个投资协议,契约如果没有到,终止就等于某一方单方面修改契约。修改契约的话,得到对方同意就可以。如果在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修改契约,恐怕是有问题的。
(责任编辑:df154)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