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增量回落几成定局 短期产品成绝对主流
在互联网金融蚕食、利率腰斩令理财产品收益率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由预期收益率型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化也被视为理财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过去一年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难看出,较早启动转型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2015年发行数量均明显下降,而随着转型从大型银行向城商行、农商行扩散,未来理财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不再以发行“数量”取胜,长期运作的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将成为主流。
来自银率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总计发行61401款,较2014年小幅增长0.8%。而北京商报记者对照2014年数据发现,当年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尚能达到29.53%。
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大幅跳水是整体理财市场发行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去年股份制银行共发行15099款理财产品,同比减少18.96%,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4.59%;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则缩水22.58%至12547款,占市场总量的20.43%。
而产品发行数量的回落恰恰代表着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成果。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财组分析师闫自杰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转型较早,开放式产品发行量在2014年和2015年都有比较可观的增长,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从2014年开始回落,股份制银行发行量从2015年开始回落。对于未来理财市场趋势,闫自杰预计,2016年城商行会加快理财产品向开放式转型的步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行量可能开始回落。
对于转型的动因,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市场存量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如此庞大的体量之下却隐藏着种种风险。在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影响下,投资者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更高,短期产品成为绝对主流。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发行的1-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总发行量的80%以上, 而银行出于产品运作、支持实体经济、自身盈利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投资了长期的资产标的,导致错配。
由于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引入了交易元素,银行可利用动态管理、组合投资的手段灵活配置各种金融资产,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得到分散,解决了实体经济需要长期资金但理财资金端需要流动性的矛盾。截至目前,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试点银行已超过20家,并从国有、股份制等大中型商业银行延伸至少数大型城商行。
另一方面,开放式净值型产品的普及也会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普益财富研究员魏骥遥表示,净值型产品“类基金”使得投资者能够理解其所要承受风险,收益率上限明显提升,增强客户黏性,有效应对资产荒带来的压力。因此,银行可能加大推进净值化产品或较为基础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转型力度来增加人气。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