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票据乱象调查:入市资金规模小 清查或影响流动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股市跌跌不休的同时,票据乱象的持续曝光,并牵涉股市,这让投资者忧虑更甚。

  在股市跌跌不休的同时,票据乱象的持续曝光,并牵涉股市,这让投资者忧虑更甚。

  近期票据案件揭开了票据乱象的一角,而1月28日彭博新闻社又曝出: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去年发生9亿-10亿元骗取票据承兑案,该案去年第四季度因股市下跌而暴露出来。

  票据融资热潮始于2014年4季度,当时票据贴现余额暴增,从2012-2014年2-2.5万亿猛增至2015年3季度的4.3万亿。

  而不合常理的是:作为贸易双方支付工具的票据余额暴增时,却正是国内外贸易趋冷时。

  那么,大量票据的钱是不是流向了股市?中信建投的银行业分析师杨荣的研究认为,票据贴现余额与上证指数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并认为“票据贴现进入股市估计并非个案”。

  票据案引发严查非法资金,有担忧认为票据业务整顿清理会造成大量资金流出股市。媒体报道指,目前各家银行的纸票业务均已暂停,电票业务仍少量在做。事实上,暂停相关票据业务会一定程度上收紧流动性,以珠三角6个月票据的直贴利率为例,1月4日-28日之间票据直贴利率上涨幅度达131bp.

  随着票据业务整顿清理趋严,收紧的流动性是否会引发股市进一步暴跌?

  票据贴现流向股市不多

  票据乱象要从近年兴起的“神奇”的票据功能说起。银行承兑汇票,这原本是一种解决贸易双方信任问题的支付工具(带融资功能),最后却成了中小企业的纯融资工具。

  东方证券银行分析师王剑用例子解释了票据市场动作过程:

  a公司向b公司购货,约定价款100万元,但暂时没钱,想赊账。b公司可以接收赊账,但不确定a公司未来会不会如约付钱。因此,a公司就向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然后把这张票据交给b公司。这张票据的意思是:到期后(比如6个月后)银行见票即付100万元。

  b公司收到票据后,可以到期后到银行兑付。但如果还没到期(比如还剩3个月),要用资金了,则可把这票据“卖”给另一家银行,提前拿到资金,这就是票据贴现业务。

  对于这家贴现银行,则相当于放出一笔“贷款”,这笔贷款是以票据为抵押的。待到票据到期后,贴现银行去开票银行兑付100万元。

  以上都是正常业务。后来,这一业务慢慢变味。

  变味的关键在贴现。企业拿到票据,可以找别的银行贴现成资金。

  按规定,开票据要有真实贸易。“提交给银行的资料都有贸易背景,只不过大部分是不真实的,融资票大概占到70%-80%,这个市场都知道这个问题。”一位熟悉票据的银行业人士庄明(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那么,怎么把钱套出来呢?

  庄明介绍:“很简单,随便找个企业开个商票,再找个直贴行,直贴行可能是某大行的代理行,然后通过该大行背书转走票据,把钱套出来。”

  而套出来的钱又投向哪里?

  “流向股市的不会多。”庄明表示,“行业里有漏洞,票据的资金挪用不少,但是做这行当的人都知道这钱是不能乱用,干这行的人一般都有点身家,他不会乱搞,如果把钱融出来,只是做票据和理财,流动性强,不会出问题。当政策收紧银行不让做,大不了还掉这笔票据弄出来的钱。但是如果挪用去做股市等风险高的投资,一旦还不起,就会出现窟窿。”

  事实上,在监管上,票据的不真实贸易漏洞难堵,因为融资方平仓资金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核查难度较大。

  “票据出来的钱好些是投到票据或理财去了。比如,他们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再通过质押、开银票、套现等来赚差价,年回报有10%-20%,票据的价格才2%-3%,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没风险。”庄明说。“这种方式理财的收益很高,又基本没有风险。当然股票诱惑太大了时,也不排除有人挪去炒股票,这些是”无畏“的人。”

  庄明认为不需担心票据风险的同类案件大量爆发对股市的影响,“这是个案,这个事件中,专业的票贩子跟银行合作才能做得到,这类型的资金进入股市不会超过几百亿,估计有几百亿都多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行票据违规事件问题出在票据保管环节,属于操作风险,不具有普遍性,对股市影响不大。

  整顿清理短期或影响流动性

  但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以另一种形式影响市场。那就是监管开始日益趋严。

  事实上,目前票据的流转很多操作不合规,目前大行已开始排查票据业务风险,暂停相关票据业务。这使得相关票据业务一定程度上收紧流动性,万德数据显示,珠三角6个月票据的直贴利率(月息)1月4日时为2.55‰,在1月28日达到3.65‰,经计算上涨幅度为131bp[计算方式为(3.65‰-2.55‰)×12×10],票据利率的上涨短期对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

  2015年12月底,银监会下发203号文,对票据业务风险作出提示,对通过票据转贴现手段消减资本占用、掩盖信用风险、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等7种典型问题进行了提示,强调将“低风险”业务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范围,禁止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

  “监管部门去年就开始堵了。票据这个市场近年形成的游戏规则有人为漏洞。”庄明表示。“直贴行第一手背书很关键,没人给他背书就转不出来了。直贴行从哪来?票据里存在代理行,这些代理行把账户开到大行去做,代理行出现人为失控,人民银行去年在查这个问题,只要杜绝代理行的漏洞,就不存在后面的问题了。”

  庄明表示,当票据市场规范清理整顿时,可能会出现违规使用的资金衔接不上了,“以前还有漏洞可以衔上,现在衔不上了。可能会曝出一些票据案”。但由于票据兑付不会集中到期,期限错开,所以票据案不会集中爆发。

  广发证券资深银行分析师沐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据业务电子化程度低,仍存在手工交验环节,有空可钻,接下来的监管会加快推进票据业务电子化,加强对票据业务的流程监控。

  沐华认为,由于票据贴现计入贷款额度,带有放杠杆效应,监管排查规范票据业务可能引起相应资金收缩,对资金面和股市料将形成压力。

  杨荣在研报中也表示,事发后监管更趋严厉,金融系统会大力清查,尤其涉及股市资金。预计银行业马上会启动票据业务全面自查。银行自查需一段时间,其间金额较大的黑天鹅案件或逐渐暴露,银行利润也可能受到影响。

  杨荣预计,“相关违规资金犹如惊弓之鸟,为及早平仓脱身或提前卖出相关资产(由于票据融资期限较短,投资资产流动性通常较强)。股市、债市可能因此面临短期资金外流。”

  不过,银行票据只有6个月期限,倒推回去,只有去年7月以后的资金才可能留在股市,而当时股市已出现大幅下跌,票据资金挪入股市的吸引力不足。而媒体报道的数据也显示,票据融资2015年下半年增长11%(注:全年为73%),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下降了1.09万亿元,去年7月份之后票据融资下降明显,说明票据资金进入股市的资金也不会太多。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