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局 开启银行业发展新时代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节点,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商业银行如何服务经济大局,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时值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就上述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中国银行业将迎来行业性的分化转折点。在增速换挡、产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必须不断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并最终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如此才能开启中国银行业的新时代。”闫冰竹表示。
记者:中央多次强调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一家金融企业的掌门人,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让企业真正实现行稳致远?
闫冰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金融企业要在经济金融周期中长盛不衰,打造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首先,金融企业应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经营的科学发展理念,将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嵌入企业发展的全局,着力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牢牢守住政策底线、合规底线和道德底线,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其次,面对经济下行、资产承压的巨大压力,金融机构应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的风险管理,全面防范表内、表外业务风险,打牢制度、技术、人员、文化等多层面的风险基础,加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防控,强化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把握风险产生的关键节点,筑好风险抵御的安全堤坝,探索出稳健发展之路。
同时,金融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风险的产生,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战略转型之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自身经营结构,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此外,当前,去产能已成为我国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金融企业应合理配置信贷资产,对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领域重点防范,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信贷资源优先投入到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投入到绿色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 ,提高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记者:对于今年两会期间热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话题,您怎么认识?您认为中小银行应该如何作为,创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
闫冰竹: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金融一活,则满盘皆活。我认为,金融体系内部也迫切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从而实现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匹配。
具体来看,在金融体系层面,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战略创新层面,提升综合金融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在经营管理层面,重塑资产负债管理,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课题;在未来发展层面,重视金融品牌建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更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发展的趋势,寻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一个“创”字,以金融高效流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中小银行与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要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业务模式创新;要坚决退出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腾挪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重点支持国家新兴产业发展。
落实一个“补”字,以金融全面覆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推广“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双基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活动流向“农区、牧区、社区”;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款模式,推动建立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积极争取林权、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资格,确保实现小微、“三农”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增长;积极推动银政合作,设立银政企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交通、水利、棚改等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一个“实”字,以金融精准定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引领信贷资源逐步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业退出,为生物医药 、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腾挪金融空间;要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发展模式创新,以“融资+融智”、“商行+投行”的差异化服务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要加大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 、担保、基金等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资源集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恪守一个“严”字,以金融安全可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风险管理,全面防范表内外、流动性以及案件防控等风险;要强化风险前瞻性管理,加强对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集群性风险防控;要持续夯实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文化三大基石,强调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方位加大风险防控督导和不良化解力度。
记者:“十三五”时期,中小银行应该如何加快自身的战略转型?
闫冰竹:着眼于为“十三五”时期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金融活水,中小银行应进一步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努力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首先,要把完善顶层设计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要紧紧围绕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积极调整业务重心和转型方向,加速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要提升多元服务能力和联动发展能力,向“轻资本、快周转、高效率”的银行加快转型;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挖掘大数据信息,向智能银行、智慧银行加快转型。
其次,要把强化公司治理作为转型升级的制度基础。要以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推出股权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等改革举措。同时,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刻变革,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真正实现按股权说话、对资本监管、让市场选人,为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同时,要把创新盈利模式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优势,要把提升风控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坚实保障。
此外,要把资产负债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实施更为精细化的资本回报率管理,将稀缺的资本配置到风险调整后收益更高的资产,并大力推动贷款、直投、非标等各类资产证券化,从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要积极参与直接融资进程,提高非贷类资产占比,大力提升结算、托管等平台类业务服务能力,加大资金业务等交易类业务占比,不断提升非息净收入规模,拓宽盈利增长渠道。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