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二胎贷对资金用途无要求 或误导消费者
就在“全面二胎”红海市场的一片淘金光景中,“二胎贷”一经推出就赚足了目光。
近日,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国内首款针对“有孩家庭”的信贷产品引起了热议。
有生育二胎计划或已经生育二胎的上班族,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只要提供身份证、六个月缴纳社保证明以及孩子的出生证明,在线5分钟就可完成贷款的申请流程。
“还不起贷款难道要抵押孩子吗?”面对这款名字新奇的产品,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疑惑。然而法治周末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后发现这款产品与“二胎”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那么密切。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款产品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客户生二胎的消费需要,从本质上与普通的消费信贷产品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采用了比较容易吸引眼球的词语来获得关注,主要还是一种营销手段。”
“二胎贷”对贷款用途无明确要求
由于“二胎贷”目前只在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四个城市的邮储银行开通了业务办理网点,其他城市只能通过手机APP“中邮钱包”来线上办理业务。不过相比于线下业务最高20万元的贷款额度,线上最高只能贷5万元。
“贷款成功后款项的具体用途我们是不会审核的,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您由于各种原因改变了生孩子的计划没有什么影响。”中邮金融客服介绍道。
在得知这款产品对用途并没有要求时,北京一位已经有一个宝宝的妈妈当即向记者询问具体的费率如何,表示“看看能否先贷出来干点别的”。
事实上也并非随意花费,“中邮钱包”APP显示,“二胎贷”是“邮你贷”系列三款产品之一,客户最终需要签订的合同也是《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邮你贷”个人消费贷款协议》,其中没有任何涉及二胎的内容,但规定,借款人承诺贷款仅用于个人消费用途,且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
奚君羊认为,“二胎贷”对于贷款用途没有明确要求,还款规定与其他消费金融产品也没有什么差别,说明这款产品没有特别的指向性。
不仅如此,“二胎贷”也没有次数限制,只要还完第一次的贷款,消费者还可以再次申请。
但这笔金额对于有着二胎计划的家庭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比较有限。有网友表示连上小学都坚持不到。
北京的赵新女儿今年三岁,已经开始做上幼儿园的准备,“除了原本的日常花销,现在还要开始给孩子报一些特长班,每月花销平均下来7000元左右,成本这么高,怎么生得起二胎”。
在生育过程中,除了生产以及坐月子时有一笔几万元的短时间大金额开销外,基本都是日常花销。赵女士认为:“如果生都生不起,还怎么养,更别说还贷款了。”
中邮金融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目前已经有用户成功申请‘二胎贷’产品了,具体人数暂时还不清楚。”
今年3月央行再次降准后,给市场释放了7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部分中小银行除了降低申请门槛,还下调信用贷款和有抵押消费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已经接近基准利率。
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曾公开表示,消费金融未来将在消费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扮演极重要角色,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希望能够整合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全方位全体系的消费金融活动。
被指搭邮储银行的便车
被“二胎贷”吸引的马静在点入具体产品介绍时产生了另一个疑问,“我以为这是邮储银行推出的贷款,但仔细一看却是另外一家公司中邮金融,感觉有点不放心。”
实际上,中邮金融是由邮储银行主发起设立,由星展银行、海航集团 、拉卡拉支付等六家公司共同筹建。中邮金融于2015年1月获批,11月正式成立,首期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邮储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出资61.5%。
虽然“二胎贷”产品由中邮金融独立发行,“中邮钱包”也是由中邮金融的独立APP,但在整个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过程中都不乏邮储银行的身影。
犯迷糊的也不止消费者,就连邮储银行的客服也并不十分清楚。记者两次致电邮储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咨询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第一次客服非常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二胎贷”的贷款要求、费率情况以及办理方式,当记者主动询问这款产品与邮储银行推出的其他信贷产品有何区别时,客服表示没有什么区别,“合同也是和邮储银行签订”。
而第二次客服仅仅回应:“这款产品是由中邮金融在主要负责,你打他们的客服电话咨询吧。”
记者查询贷款协议显示,“二胎贷”是客户与中邮金融单独签订的合同,但是邮储银行为中邮金融开的小灶也不仅仅是联合宣传。
《客户知情确认书》中明确,为便于公司审核发放贷款,中邮金融可以使用用户在邮储银行办理相关交易的个人信息,也可以将客户的相关必要个人信息报送给邮储银行。
《贷款协议》中也涉及,当还款账户余额不足时,公司将就该账户持续发起扣款,直至欠付款项划扣结清为止;若借款人绑定储蓄银行借记卡号为还款账户的,公司将扣划还款账户至余额为零;若借款人绑定非邮储银行借记卡号,直到账户余额超过应还款项之时才予以划扣。
奚君羊认为,“二胎贷”与邮储银行绑定宣传就是希望通过“邮储银行”的声誉来提升客户办理业务的吸引力,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可能。
“两家企业毕竟是完全独立的法人,虽然合作推广并不存在违法问题,但消费者还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和谁签订的合同,向谁贷的款。”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学教授刘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