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将面市 六家银行首批试点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看到“不良资产”,不少人都陷入了一种困惑,担心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公众。

  备受关注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在渐行渐近。

  相关信息表示,2016年3月24日,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完成的《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向会员单位发布。随着信息披露指引的“出炉”,首批六家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即将落地。

  何为“不良资产证券化”

  一看到“不良资产”,不少人都陷入了一种困惑,担心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公众。“这是少部分人的曲解。事实上,不良资产证券化范围较广,是指包括不良贷款、准履约贷款、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招商银行杭州分行相关人士介绍,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介绍,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1970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发起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之后,资产证券化从住房抵押贷款品种向其他资产发展,出现了资产支持证券,其基础资产是除住房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目前,资产证券化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上的成熟产品,也是金融机构主要业务之一。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2006年至2008年为国有银行集中处置不良资产阶段,这也助推了以商业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为发起机构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的发展。不过,后来随着国内银行业经营指标的持续改善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金融衍生品“再认识”,2009年以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停摆。

  目前,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下滑,截至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7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双升”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持续承压,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则是银行处置不良的创新渠道。

  首批试点产品即将面市

  去年以来,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多位监管官员,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均表示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工、农、中、建、交行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获准成为首批试点银行。随着《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的“出炉”,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即将落地。

  “首批试点产品推出应该会比较谨慎,毕竟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多重挑战。”一位银行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已有一些机构投资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有了投资意愿,但投资者和银行之间还要就资产包的估值和折扣方面做商定。“如何估值?溢价还是折价?信用评级公司和评估公司等多个相关部门都将参与,因此,首批发行会慎而又慎。”

  不管怎么说,这对银行肯定是利好,“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的推出有助于提高资金流动性。”董希淼表示,资产证券化被引入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银行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风险。银行通过对一些数额大、周转慢的优质信贷资产实施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加速资金周转。

  那么,公众会不会成为“接盘侠”?银行人士表示,所谓的不良只是欠缺流动性,证券化之后会有很多优势。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能够出售证券化产品,只有通过银监会和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查,相关金融机构才可以发放,打包产品也将以政府类为主。毫无现金流的烂账肯定是没法证券化的。“因此,并不存在谁接盘的问题。今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也将只是银行众多理财产品中的一种。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