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央行杭州中支|浙江银行不良率最早在2017年中见顶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推出浙江区域金融生态田野调查系列报道,着重从浙江区域内的不良处置,以及此前风靡江浙地区的互保链拆解等角度去呈现浙江新产融生态,或可管中窥豹。

  这是浙江区域经济经过“去杠杆”这一波震荡后,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对这个区域金融“田野调研”的第一篇。

  这波震荡后已盘整数年,外界对这个区域一直关注度不减。比如这个民营大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如何?互保危机拆解得怎样?区域产融有何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推出浙江区域金融生态田野调查系列报道,着重从浙江区域内的不良处置,以及此前风靡江浙地区的互保链拆解等角度去呈现浙江新产融生态,或可管中窥豹。

  央行杭州中支展开调研,其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从调研情况看,2016年难以出现金融风险拐点,即使2016年经济形势明显好于2015年,由于不良贷款反应的滞后性,其拐点的出现仍然需要延后半年至一年时间,最早也要在2016年末至2017年中见顶。”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15年浙江省就有5家股份制银行出现经营亏损。

  打开2015年浙江的经济数据:生产总值4.3万亿元,增长8%,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5%,第二产业增长5.4%,第三产业增长11.3%。

  从以上数据看,显然形势不错。尤其是开年以来杭州的房市量价齐升,也是经济复苏的良好兆头之一。对比2015年浙江省房地产投资首度出现负增长而言,2015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2.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由于银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平稳增长,2015年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账面增加6291.5亿元,增量保持全国前列,与浙江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基本匹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浙江省贷款增长乏力,贷款总量与广东、江苏之间差距明显。根据央行统计数据,2015年,北京、广东、江苏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15369亿元、14443亿元和11394亿元。而浙江只有6291亿元,列第六位。

  2015信贷投放少增786亿

  去年的浙江,银行表内各项贷款账面增加4957.5亿元,同比少增785.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6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对此,当地一位金融监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浙江银行贷款实际是同比多增,之所以出现同比少增的数据,主要是因为去年浙江有2294亿元的政府债务置换。假如把政府债务置换因素考虑进去,2015年浙江区域银行表内贷款实际增加7251.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08亿元。

  信贷投向有保有压的分化趋势明显,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服务业贷款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这表明,浙江新增贷款在沿着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在调整。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服务业贷款继续增长。2015年,全省服务业贷款增加1091.6亿元,年末余额24701.1亿元,占同期全部行业贷款余额的49.6%,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是制造业贷款小幅下降。

  去年,全省制造业贷款减少693.7亿元,年末余额19555.1亿元,占同期全部行业贷款余额的39.3%,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

  但从细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四大高端制造业贷款依然整增长,全年分别增加20.2亿元、23.1亿元、22.7亿元和8.3亿元。

  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企业融资利率连续下行。

  一是存款增长企稳回升。2015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301.6亿元,首次突破9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0.2%。全年各项存款累计新增8704.7亿元,同比多增1379.7亿元。

  二是理财资金大幅增长。2015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表外理财资金规模16792.3亿元,同比增长90.9%,全年增加7998亿元,同比多增5139亿元。

  从贷款利率趋势看,2015年,浙江省一般贷款利率6.5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全省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4%,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

  从债券和票据市场利率看,12月,浙江省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47%,比年初下降2.11个百分点。12月浙江省票据直贴利率3.09%,比年初下降2.42个百分点。

  得益于上述利率的连续下行,浙江省企业财务成本大幅下降。2015年1-11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为873.7亿元,同比下降9.4%;利息支出903.3亿元,同比下降7.1%。

  五家股份行经营亏损

  由于实体经济下行,江浙一度成为信用风险集中暴露的典型区域。

  从不良资产数据看,2015年末,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1808.5亿元,比年初增加411.5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2.37%,比年初上升0.4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已经连续四年“双升”。

  对此,浙江多位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近几年浙江省通过处置,消化了部分不良资产,所以实际上的不良贷款要远高于这个数据。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11年至2015年,浙江省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543.1亿元,这相当于目前不良贷款余额的2.5倍。

  为什么浙江的不良贷款压力如此大?

  一位浙江金融监管人士解释,一方面是浙江产能过剩压力较大,PPI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连续45个月负增长,企业盈利空间持续缩小;另一方面是浙江省工业企业负债率偏高,近两年经过去杠杆,负债率降至58%左右,接近于合理负债率区间上限,但仍高于全国水平。两方因素叠加,导致企业因资金链难以为继而出现信用风险。

  从趋势上看,“担保链”、“担保圈”导致浙江省信用风险仍在跨区域、跨行业蔓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去年浙江全省出险企业中,由于互保、联保而出险的企业比例在30%-40%之间,与2014年基本持平,但是一部分前期已处置企业风险再度暴露。

  央行杭州中支的一份报告显示,“从调研情况看,2016年浙江省难以出现金融风险拐点,即使2016年经济形势明显好于2015年,由于不良贷款反应的滞后性,其拐点的出现仍然需要延后半年至一年时间,最早也要在2016年末至2017年中见顶。”

  除了信用风险之外,跨市场风险也在显著上升。跨市场结构化投资中所产生的高杠杆风险在2015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股市持续火爆,证券公司以两融收益权为抵押,通过与银行开展两融收益权业务获得资金。而银行也通过自有资金或理财资金认购两融收益权进行配资,银证业务交叉加深,银行与券商资金杠杆也不断放大。在6、7月份股市高位下跌过程中,一些配资账户自动或被迫平仓,造成卖盘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幅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个渠道了解到,当时杭州的部分股票配资P2P公司被强制平仓的客户账户数超过20%。

  同时,改革过渡期的风险也增多。

  对于银行业而言最为明显的就是利率市场化冲击产生的风险。随着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在形式上已经完成,资金要素将逐步实现“随行就市”,部分规模小、管理能力弱的金融机构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15年浙江省就有5家股份制银行出现经营亏损。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以及人民币正式进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更加频繁,商业银行的外汇经营风险也将明显上升。

  最后,则是刚性兑付“潜规则”打破产生的风险。进入2016年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现,而其实早在2015年,债券市场、信托市场刚性兑付“潜规则”就实际已经打破,“无风险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在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浙江省也有一家中小企业集合债曾一度出现兑付压力。”前述知情人士称。

  (责任编辑:DF15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