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5月30日,山西平遥古城武庙工地发生火灾。此次火灾的过火面积约50平方米,导致武庙正殿主体建筑烧毁坍塌。留存百年的部分清代遗存付之一炬,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众所周知,多为纯木或者砖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的特性,而与其相伴而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小等,使得大多数古建筑“坐”在火堆上。古建筑的这些易燃特性,碰上现代化电气设备,更增加其危险系数。未按规范敷设、私拉乱接严重、线路老化和无绝缘防护、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都可能导致古建筑火灾的发生。再加上很多古建筑所在地消防设施投入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管理落后,导致古建筑一旦遭遇火灾,便极易蔓延,扑救困难。
而这正是武庙火灾现场调查出来的漏洞。火灾发生后,国家文物局立即派出督察组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平遥古城火灾事故暴露出当地在古城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中存在明显不足,包括电线线路老化、敷设杂乱;施工用电线路、灯具安装不规范;在消防管网、消防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上存在设施不规范等。
笔者梳理发现,平遥武庙的事例并不是个例,近些年我国一些文物古建筑也接连遭遇“火之殇”。2014年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烧毁房屋242栋;贵州黔东南州报京大寨火灾,烧毁房屋148栋,使300多年的侗族村寨核心区域化为灰烬。仅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就通报了多起火灾事故,包括四川省江油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东岳殿大殿主体建筑被烧毁;福建省建瓯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点步月桥整座桥被烧毁等。这些古建筑大多有上百年的历史,不但记录着历史的印记,传承着文化的基因,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一朝失火,损失无法弥补,所以必须警钟长鸣,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那么,古建筑防火应该怎么做?首先,安全意识必须重视起来,文物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守好文物安全这一底线、红线、生命线。其次,要把古建筑安全的责任落实到细处实处,确保每一处古建筑有人管理,每一个安全隐患有人排查,包括电气设备的敷设、检查、维护,消防设施的设立、消防点的密集程度以及消防设施的维护、监督等。再者,结合古建筑的特性,还需出台针对历史建筑的消防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常规的消防标准。比如日本的一些寺庙,周围配备了很多消防水池,水池中设置了消防炮,古建筑安全时,这些消防炮是隐藏起来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炮就会启动出水,把整座建筑笼罩在消防水之下,这样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很快扑灭。
此外,千百年来,古人对木结构防火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对古建筑的可燃构件做阻燃处理,即用涂抹灰泥的办法来提高可燃构件的防火性能,在我国古建筑中是采用最久且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措施,这些凝聚着古人经验的传统智慧,也需我们挖掘和传承。
文物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不可再生、不可复制,应该加倍珍视、加强保护。在任何时候,都要紧绷防火控火的神经,让内涵厚重的古建筑延续永久,代代传承。(李绾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