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赚钱、不同权、不在境,科创板催生新型A股上市公司
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希望。
春节过后,A股开市已经一周,虽然大盘、个股走势颇有些“紧张刺激”,但低开高走无疑反映了投资者的信心,不二次推迟开盘,也反映了A股更加成熟的心态。
首席科创官同时注意到,作为新生事物的科创板,过去半年里,更是给A股带来了诸多新的突破,注入了很多新的血液。
如春节前夕,优刻得作为A股首例“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挂牌科创板、“红筹第一股”华润微电子IPO获批注册......
首例“同股不同权”
2020年1月20日,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58.SH)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云计算第一股。开市后,开盘价达到了72元,涨幅119.68%,市值近300亿元。
2012年成立的优刻得是中国云计算早期的拓荒者之一。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公有云IaaS调研报告,在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优刻得位于第二梯队,排名第八。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公有云第一股”的殊荣,优刻得还是是中国A股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开创了境内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的先河。
资料显示,优刻得曾于2013年计划境外上市,因此搭建了红筹架构,并于2015年C轮融资时在红筹架构下设置了“特别表决权结构”,即俗称的“同股不同权” (后因计划返回境内上市又对上述设置进行了拆除和终止,直到2019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前3个月,优刻得再次设置了表决权差异安排)。
在本次表决权差异安排中,优刻得的三位共同实际控制人也即三位创始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在发行完成后合计只持有公司23.1197%的股份,但由于他们持有的A类股份表决权数量被设置为B类股份的5倍,所以三人拥有了60.0578%的表决权。
这种架构意味着,在企业上市后,实控人即便拥有较少的股份,却依旧能以大于其股份的表决权,对企业加以控制。华为、阿里、京东都是这种架构。但在过去的A股,却并不允许这类企业上市,上述公司也只能望而兴叹或远赴境外。
例如,2013年阿里巴巴曾希望在中国香港上市,但由于当时港交所制度的不允许,最终远赴美国。也是这次错失,让港交所意识到“同股不同权”对科创企业的重要性,于是特意修改了上市规则,最终吸引了小米、美团点评等一批重量级中国科创企业,还在去年底迎回了阿里巴巴。
而作为“同股不同权第一股”,优刻得的上市也意味着同股不同权在A股的正式破冰。
“红筹第一股”
同样引发关注的还有华润微电子。
就在优刻得挂牌的同一天,证监会发布公告,华润微电子获批注册。
华润微电子是华润集团在境外的半导体投资运营平台,也是国内最大的功率器件企业,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业务;拥有无锡华微、华微控股等16家境内控股子公司,20家境外控股子公司以及1家参股公司。
资料显示,华润微电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华润,曾于2003年在香港上市,并在2011年11月私有化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微电子也是一家设立于境外的红筹企业(指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
以往这样的企业回归,面临着诸多不便和难题,直到科创板新规出台,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红筹企业境内上市,才为此类企业打开国内融资的大门。
身披集成电路和“红筹架构”双重彩衣,首席科创官注意到,自华润微电子2019年6月26日科创板申请受理到2020年1月20日注册生效,期间才过了短短的81天。
1月31日,华润微电子正式启动招股,国内“A股红筹第一股”的上市进程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人士认为,作为“红筹回归”的重要范本,华润微电子为类似企业的回归增强了信心。
首家“未盈利”企业
除了组织架构上的“松绑”,科创板对上市企业财务上的包容,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
就在2019年除夕夜的前一天,泽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