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股资讯

三力制药IPO:曾因污染被关停,“高新技术”头衔成谜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3-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9年12月26日,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力制药”)IPO过会,拟登陆上交所主板公开发行不超过4074万股,发行后,社会公众股占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拟募集资金2.37亿元,用于“GMP改造二期扩建项目”“药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价值线发现,比起其他新三板公司,三力制药的“转板”之路颇为坎坷,刚刚启动IPO上市辅导之际,就遭遇因污水问题被相关部门关停,随后两度易主承销商。

过会之际,另有媒体质疑公司“高新技术”头衔名不副实,第一大供应商负责人是关联方且公司不披露实属违规!

IPO期间换了两次承销商

比起其他新三板公司,三力制药的“转板”之路颇为坎坷。

2015年挂牌新三板时,三力制药主办券商为广发证券,而在随后启动IPO辅导时,公司却放弃了广发,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江海证券,但二者的合作关系却只维系了半年。

2017年初,三力制药终止了与江海证券的上市辅导合作,并转与申万宏源证券签订辅导协议。

此后还不到一年,2017年8月30日,三力制药再度宣布了申万宏源证券“分手”,并于11月1日重新接受申港证券的上市辅导。至于为何两度变更上市辅导机构,公司并未给出明确解释。2018年12月,三力制药终于发布招股说明书。

价值线研究院找到了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的一项研究论文,文中指出:“取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进行的发行申请为研究样本,建立模型逐一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发行人与IPO机会可获得性的实证结果显示,承销商声誉与发行申请是否通过发审委审核显著正相关,说明承销商声誉越高,发行申请通过发审委审核的可能性越大。”

相比于被三力制药抛弃的广发证券和申万宏源,江海证券、申港证券均为投行项目较少的小型券商,如此“舍大求小”令人匪夷所思。

三力制药这位现任“守门人”还在近期因违规受到行政处罚。

据沪证监决〔2019〕139号文件,2019年9月20日,申港证券因股票质押业务部分项目融资用途管理不严格,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被证监会上海监管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据深证会〔2019〕502号文件,2019年12月20日,申港证券在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部分项目融资用途管理不严格,违反了深交所《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的相关规定,而被深交所处以暂停股票质押回购交易权限3个月的处分,自2019年12月21日起(含当日)至2020年3月20日止(含当日),不得新增股票质押回购初始交易。

曾因污水问题被关停

就在三力药业刚刚启动IPO时,曾发生过较严重一起污水排放事故,遭遇停产并全面整顿。

据《贵阳日报》2016年04月13日报道:

2月24日,清镇市红枫湖镇芦狄哨村群众向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反映,该村桃花园出现死鱼现象,村民们怀疑是上游平坝夏云工业园区一药厂直排污水所致。

接到投诉后,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2月25日,平坝区环境保护局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赶赴夏云工业园区,对村民们怀疑的药企三力制药公司及周边的废水排放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结果发现三力制药公司污水排放口所排废水呈黑色,有刺激性气味。

因涉嫌跨界污染,该事件迅速受到省环保厅的关注。3月23日和3月31日,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组织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和安顺市环境监察支队、平坝区环境保护局赴现场进行调查,最终判定三力制药公司直接排放的生产废水是导致河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因素。贵州省环保厅下发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并由安顺市环境保护局针对其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

省环保厅透露,现三力制药公司已经被全面停产整顿,同时该厅对三力制药公司提出要求,必须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必须安装生产废水在线监控,企业生产废水须经夏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后才能恢复生产。

2016年4月25日,身处新三板的三力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水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未安装,同时污水处理工艺未按照环评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并出现外排生产废水超标的情况。于2016年4月15日受到了安顺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1、停产整改;2、罚款5万元。

“高新技术企业”头衔涉假?

据招股书披露,2015三力制药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于2018年再次通过验证,有效期至2021年。

金色光等多家媒体曾在报道中质疑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

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诸多条件,其中包括以下两条:

(1)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三力制药招股书中,员工类别中竟没有研发人员。

在招股书的“员工情况”部分,公司的员工类别共分为生产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三大类。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述人员人数分别为102人、127人、69人,合计298人。

在下面的注释中有一行小字:“注:生产技术人员含生产人员与研发人员。”这在众多招股书中,算是“标新立异”的一家了。正常情况下,一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拟上市公司,为了显示自家的高研发、高投入情况,往往会着重突出研发人员的人数、学历、专利等等情况,恨不得字体“加大加粗”,生怕发审委和投资人看不到。这样的表述有些“底气不足”。

在招股书的主营业务成本部分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产员工人数为102人。

难道公司当期并没有研发人员,102人实际上全是生产人员?那公司是如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如何做到“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0%以上”的呢?

或者这102人中其实也包含了研发人员,但为何这102人的薪酬全部计入了主营业务成本,而不是部分计入研发费用呢?

无论怎么解释,都难以自圆其说。另外通过三力制药挂牌新三板时披露的2017年年报发现,公司2017年研发人员人数为22人,占员工之比7.75%,也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标准。

其次再看公司的研发费用是否达到3%的要求呢?

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至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823.38万元、2305.15万元、2640.5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3.54%、3.61%、3.66%。尽管都踩着3%的红线,但好歹也算超过了标准。

然而,公司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为281.09万元、270.00万元、686.3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之比不足1%。和上述公司披露的研发投入可谓是相去甚远,若按照如此研发支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没有机会。

研发投入与研发费用的金额为何相去甚远呢?正常来说,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高于研发费用并不算少见,主要由于研发投入分为研发费用化与研发资本化两部分,其中费用化部分计入研发费用,资本化部分记入无形资产。

三力制药是否存在将部分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情形呢?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报告期内的无形资产主要为土地使用权,而专利技术仅仅零星十几万元而已,并不存在大量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情形。

换句话说,公司可能是将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等诸多非研发性开支都计入了研发投入,甚至可能以此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如果真是这样,那不仅不合乎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更是骗取了报告期内每年15%的所得税优惠,情节严重。

第一大供应商负责人竟是关联方且未被披露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三力制药第一大供应商负责人竟是其关联方,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2016~2018年连续三年及2019年上半年,亳州市盛龙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龙药业“)始终系三力制药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曾一度高达39.84%(2017年),2019年上半年,盛龙药业仍占据28.88%的份额。三年半的时间里,三力制药向盛龙药业发生的采购金额累计约2.5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盛龙药业成立于2010年11月8日,法定代表人为翟继龙,经营范围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等产品销售。

从安徽省药品经营许可证公告(2012第1号)获悉,盛龙药业的法定代表人为翟继龙,企业负责人正是赵洪玲。盛龙药业有效期至2021年1月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也显示,企业负责人为赵洪玲。

早在盛龙药业之前,翟继龙与赵洪玲便有过合作,翟继龙和赵洪玲分别持有亳州市昌祥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祥药业”,已于2017年2月16日注销)60%和40%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昌祥药业注销两个月后,2017年4月6日,赵洪玲与三力制药、王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