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IT

什么叫单核最强CPU啊?锐龙5000首发评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今年年底可谓是硬件圈的春晚,移动端的十一代酷睿、RTX 30系显卡与AMD的CPU显卡产品齐发,让往年逐渐趋于无味的DIY市场增添了一份新鲜感。当然,大家更喜欢看的是红蓝绿三厂之间的激烈对抗。

AMD在研发出Zen系列CPU后,其消费级CPU业务从当年推土机的低迷情况逐渐好转,在Zen 2时通过新7nm工艺与新架构结合,加上传统艺能堆核心,成功在CPU市场里扳回一城,但单核性能依然不敌高频的酷睿系列,AMD明显要在Zen 3上做出突破。

我们这次收到的是两款高端级别的锐龙5000 CPU:锐龙9 5950X,锐龙9 5900X,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打磨了一年的Zen系列处理器会有怎样的亮眼表现。

锐龙5000系列:Zen 3架构,IPC+19%,单核强到爆炸

从纸面规格上来看,锐龙 5000系列与锐龙 3000系列的差距就在于频率以及架构上的改变了,对比上代对位产品,两款产品的加速频率均高了0.2GHz,其它规格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都是TSMC 7nm,核心数没变,AM4接口,105W的TDP。价格方面,锐龙 9 5950X与锐龙 9 5900X分别比上代对位产品首发价贵了300元与100元,基本可以说“加量不加价”了。

不过,虽然核心都是那么多,内部结构与Zen 2其实天差地别,另外缓存的规划方式也有了更改,这也是Zen 3的IPC性能大幅提升的来源。

上图为Zen 2与Zen 3的架构对比,可以发现原来每个CCD内两个CCX的结构,在Zen 3中变成了CCD内一个CCX的结构,原来是每个CCX内有16MB三级缓存,4个核心共享,现在是8个核心共享32MB三级缓存,即意味着每个核心可用的三缓其实变多了。而且没有分开成两个CCX之后,8个核心之间的数据交互也不用像之前需要出入一遍CCX才能完成,延迟变低,效率更高。

所以这一代Zen 3其实可以算是Zen 2的优化打磨之作,架构上并没有推倒重制,只是在原来Zen 2上优化了核心、缓存与内存之间通信的方式,再综合上缓存、分支预测器、执行引擎等联合带来的提升,总共带来的就是对比Zen 2 19%的IPC提升。

下面废话不多说,直接来看综合性能对比。

测试平台简介

测试平台如上,前面要讲一下的是我们的两颗锐龙 5000目前均无法运行在4000MHz,FCLK 2000MHz IF总线1:1同步的状态。

所以AMD这边的内存频率会设置在3733MHz,FCLK 1866MHz,而Intel平台会跑满4000MHz。后面了解过在未来更新AGESA 1.1.8.0微码的BIOS后将会提升主板对锐龙 5000高频内存的兼容性,之后我们会再来测试锐龙 5000搭配4000MHz频率内存的表现。

性能实测总结:这差距你见过吗?

我们综合了CPU-Z、CineBench R15与R20的单线程、多线程分数,对比出如下综合性能提升表格。

相信很多人看到结果都会稍微惊讶那么一下子,确实,AMD的单线程性能终于崛起了,而且还提升的很多。

两款Zen 3处理器对比上代Zen 2架构的锐龙9 3900X,单线程提升均突破了25%,幅度不是一般的大,至于加速频率更高的锐龙 9 5950X单核方面稍弱于锐龙 9 5900X,我们推断是目前BIOS对核心频率加速机制调节尚未完善所致,待后续正式上市后,用户刷新最新BIOS后问题应该可解决。

多线程方面就依然是老样子,核心超多的锐龙碾压对手,锐龙 9 5900X对比锐龙9 3900X多线程也有接近10%的提升,锐龙 9 5950X则是一骑绝尘的状态了。

小总结一下,锐龙 5000系列处理器在我们的实测中,实现了从单线程到多线程均打败对手,对比前代产品提升巨大,可以说是自当年K8架构处理器后,再次全面反超对手的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Zen 2时期大家没有盼到的单核性能,也在这代终于迎来了。

因为AMD的“精准频率提升”技术存在,使得这款CPU在拿回去后即装即用,用户并不用去特意调教更多参数即可让它接近满血运行。但对于不同的主板,对CPU性能发挥的程度也会有所影响,具体还要看板厂和AMD的磨合程度如何。

虽然我们测的是两款高端锐龙 5000,但就Zen 3的表现,这一代的锐龙对于生产力与游戏方面应用的性能加持无疑是非常猛的,所以不管你是打游戏的还是工作的,选它都会非常合适。有生产力需求的可以选锐龙 9系列,单纯想便宜点打游戏的就锐龙 5或者锐龙 7。

如果你是有刚需的用户,在5号首发当天或者之后的双十一就可以马上抢购了。搭配主板我建议是B550或者X570,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厂商的BIOS支持,并能释放锐龙 5000的全部实力。

不过在这一代之后,锐龙也会面临换接口的问题,并会迎来新的DDR5内存。但目前我们还不能知道DDR5内存的售价如何,性能如何,值不值得为它而购买一整套新设备。锐龙 5000系列CPU的性能我认为是可以应对未来三年游戏需求的,所以大家也大可不必去追新,有游戏刚需的现在就可以买了。

关于锐龙 5000的性能总结与选购建议就到此为止了,想看更详细的性能数据就往后翻页吧。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就是锐龙 5000系列处理器的重头戏了,所以我们也把它放在最前面来说。当年大家都说什么“A黑游戏”,“I优游戏”,其实根本原因就是AMD CPU的单核性能不足,所以在这代单核性能飞跃提升的锐龙 5000上,游戏性能表现绝对能震惊在座各位。

首先是网游《英雄联盟》,AMD在发布会的PPT上展示,新锐龙 5000要比i9-10900K的帧数高出20%,而我们通过实测发现AMD竟然撒了谎,这明明高得多了好吗!

测试方法为刷野,开局石头人刷完野区到达4分钟记录平均帧数,结果发现帧数最高的是锐龙 9 5900X,领先i9-10900K将近30%!

不过AMD在PPT上标注它们游戏采用的是DX11 API,而国服还没有实装DX11,还是DX9,估计这也是成绩差距的来源了。

《CS:GO》中锐龙 5000同样打败了i9-10900K,不过幅度并没有《英雄联盟》中那么大。不过《CS:GO》同样是玩家心中的“A黑游戏”,能有这样飞跃的突破也是难得一见了。

《绝地求生:大逃杀》采用录像回放的方式,锐龙 5000略胜于i9-10900K,同样是一款AMD反超Intel的游戏,对比上代处理器提升幅度同样明显。

然后同样是一款“A黑游戏”《最终幻想14》,玩家一直都比较推荐高频的酷睿CPU玩这款游戏,但在这里锐龙 5000同样胜出。

而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中,锐龙 5000则是略输i9-10900K,这游戏真的非常奇怪,测试了多次几款CPU的帧数表现都差不多,也确实无愧众生平等这个外号。

《古墓丽影:暗影》里锐龙 5000对比上代提升巨大,帧数最高的锐龙 9 5900X达到194帧,超越i9-10900K约9%。

《毁灭战士:永恒》里,锐龙 9 5900X小胜i9-10900K,锐龙 9 5950X则略输i9-10900K。

《GTA5》则是差不多众生平等的样子,因为游戏锁187帧上限,看的就是谁掉帧少了,不过从结果看上去大家都差不多。

《怪物猎人:世界》里锐龙 5000对比锐龙 3000同样提升巨大,比i9-10900K提升6%。

《死亡搁浅》里,锐龙 9 3900X对比i9-10900K已经比较接近,两款锐龙 5000则超越i9-10900K接近16%。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测试部分包含各项理论性能跑分软件测试,如CPU-Z,CineBench,wPrime等。

CPU-Z跑分,两款锐龙 5000的单线程成绩比i9-10900K都要高不少,最高的锐龙 9 5900X要比i9-10900K高13%。

多线程方面则是单方面的碾压,锐龙 9 5900X多线程对比锐龙 9 3900X要高出12%。

CineBench R15情况与上面CPU-Z基本一致,只不过锐龙 5000的单线程分数与i9-10900K拉得更开了,达到了23%。

CineBench R20的分数则达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分数,单线程里锐龙 9 5950X与锐龙 9 5900X分别为636分,638分,双双冲破600,比i9-10900K高出22%。

wPrime里分为两项,1024M跑的是多线程,32M跑的是单线程,这里单线程的成绩大家差距不大,应该是软件的计算方法导致的。多核心方面同样是16核的锐龙 9 5950X取胜,但锐龙 9 5900X与锐龙 9 3900X的差距很小。

7-Zip的基准测试能吃满这5款CPU的所有线程,毫无疑问锐龙 9 5950X最高,这里锐龙 9 5900X与锐龙 9 3900X的差距就不太明显了。

Fire Strike的物理测试能吃满核心,也是16核的锐龙 9 5950X领跑。

POV-Ray也是多核心的测试,同样是锐龙 9 5950X领跑,不过这里i5-10600K与其它CPU的差距明显变大了。

V-Ray考验的是CPU渲染能力,吃满核心那毫无疑问是锐龙 9 5950X胜出,这里i5-10600K的情况与上面POV-Ray一样,与其它CPU的差距比较大。

视频编码导出方面,两款锐龙 5000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超越锐龙 9 3900X,i9-10900K不少,视频工作者使用锐龙 5000在导出X265编码视频时应该会有非常舒适的体验。

创作软件测试

创作性能测试采用了Puget Benchmark的测试脚本,最后会有评分,可以准确衡量一款CPU在内容创作方面的各项性能。

在PR中,三款锐龙CPU均展现出它们多核心的绝对优势,各项分数均领先对手。而且我们观察i5-10600K,可以发现核心数也会影响显卡性能发挥,所以如果你有PR剪辑方面的需求,选择多核心处理器就对了。

PS依赖的是单线程性能,结果也毫无疑问,单线程性能提升巨大的锐龙 5000名列榜首。

功耗、温度

散热器方面为了确保能稳妥压制这两款两位数核心的怪物,使用了超频三的凌镜GI-CX360 360水冷散热器,TDP 350W应该能确保压制待测CPU。

由于之前通过PCAT套件发现显卡在待机时频率会出现变化,导致功耗会突变,所以这次选择AIDA64记录温度、功耗参数,数值均取自CPU Package项。

通过实测,因为默认情况下会通过TDP限制CPU的功耗,所以烤机时两款CPU会有不同程度的降频,下面也截图记录了下来。

锐龙 9 5950X,全核心降频至3.8GHz左右

锐龙 9 5900X,全核心降频至4.05GHz左右

可以发现两款CPU的功耗温度在TDP的限制下都比较一致,均在141W,60多度。

功耗方面,因为三款锐龙CPU都有TDP限制,功耗都在140W出头。

而i9-10900K虽然是125W的TDP,但实测功耗却直冲至257W,全核心频率可稳定在4.9GHz。

温度实测方面,锐龙 5000对比锐龙 3000也有喜人的进步,在功耗一样的情况下两款锐龙 5000的平均温度在65°C左右,而锐龙 9 3900X则达到了76°C,看来TSMC 7nm工艺的积热问题确实得到了改善。i9-10900K这边则二话不说直接冲至93°C,也算是维持了Intel处理器的传统特色。

4GHz同频测试

同频测试是用来对比不同系列处理器之间架构性能提升的直接方法,在这里我们选择CineBench R20进行测试。

在4GHz频率下,锐龙 5000对比锐龙 3000的同频单线程提升在12%左右,比我们当时测试的Zen 2对比Zen+提升9%来说要更高,而对比i9-10900K则拉开了23%的巨大差距。这也侧面说明Zen 3在低频下依然会有很强悍的性能表现,在未来搭载在移动端上可以获得高性能+低功耗、低温度的优秀表现。

不过可能会有人问,同频下Zen 2都打赢对手了,为什么游戏还不如对手?

其实是因为AMD的频率加速机制比较特殊,虽然你看到锐龙 9 3900X的BOOST频率可以达到4.6GHz,但实际游戏中它只会达到4.325GHz左右,并不会达到最高的理论单核性能,而Intel那边则可以像打了鸡血一样一直维持在5GHz,那其实如果AMD的频率加速达标,在Zen 2时期已经可以在游戏上打败Intel了。

超频测试

超频测试为BIOS里全核心超频,技嘉X570 AORUS PRO WIFI里的超频选项都比较齐全易懂,直接调节倍频与电压即可。

为了防止超频时产生不正常的掉压,会将防掉压拉满(一般叫Vcore Loadline)。此时会提高对供电模块的压力,更考验主板的供电能力。技嘉X570 AORUS PRO WIFI的12+2相供电足以对付本次超频测试而不会过热。

锐龙 9 5950X OC@4.35GHz,1.35V

锐龙 9 5900X OC@4.4GHz 1.325V

经测试,锐龙 9 5950X可超至全核4.35GHz,但此时温度已经达100°C。锐龙 9 5900X则可超至4.4GHz,但温度也达到惊人的106°C。除非你平时使用时对全核心性能有很高要求,否则我还是建议你默认用,毕竟锐龙的频率调节已经非常智能,手动超的意义非常小。

PCIe 4.0 SSD测试

支持PCIe 4.0技术的Zen 3平台+X570配合微软的Direct Storage可以在游戏或应用中获得极快的读写速度(直接从SSD到显卡传输数据并解压),而目前能买到的最快PCIe 4.0 SSD就非980 PRO莫属了,我们这次也来测测看Zen 3+X570能不能发挥出它的满血实力。

AS SSD Benchmark测试4K IOPS,读取20K IOPS,写入47K IOPS,非常高的成绩,也贴近官标参数。

Crystal Disk Mark测试Q8T8顺序读写,读取可达6.7GB/s,写入接近5GB/s,理论上其实是符合官方标称的7GB/s读取速度的,但因为7GB/s要在旧版CDM里以Q32的设置下才能测出,对实际应用意义不大。所以实测Zen 3+X570可以发挥出980 PRO满血性能的。

而说到PCIe 4.0的意义,那就是微软的Direct Storage与英伟达的RTX IO了。虽然现在的Direct Storage还没实装,但在PS5、Xbox Series X上已经用上,在桌面端相信很快也有搭载该技术的游戏出现。而现在也只有AMD平台可以使用PCIe 4.0的SSD,所以想体验新技术的玩家选择Zen 3+X570或B550的搭配准没错。

内存延迟测试

Zen 2的内存延迟应该是比较遗憾的地方了,因为架构的原因让内存延迟一直下不去,到极限了也就是60ns,Zen 3的内存延迟也成了很多人的好奇之处。

内存时序均设置为CL16-16-16-36,CR1,1T。频率设置为每颗处理器最高与FCLK同步的频率,锐龙 9 3900X为3800MHz,锐龙 9 5950X与5900X则为3733MHz。

在Zen 2架构的锐龙 9 3900X上,内存延迟为65.4ns。

而在Zen 3的锐龙 9 5900X上,内存延迟降至58ns,减小了7ns,提升比较明显。

不过在锐龙 9 5950X上,延迟增加至66.1ns,这可能与核心CCX结构有关联,但我们手上没有锐龙 9 3950X,也就无法验证了。不过只查看对位的锐龙 9 5900X与锐龙 9 3900X,新架构带来的内存延迟下降的效果是非常明显。

PConline评测室总结:新晋游戏处理器王者

综合上多线程的成绩,我们整理出这两款锐龙 5000 CPU在天梯图中的排位,锐龙 9 5950X夹在线程撕裂者2990WX与锐龙 9 3950X之间,而锐龙 9 5900X则夹在酷睿i9-7980XE和锐龙 9 3900XT之间。

想看详细天梯图的话可以点此跳转,最近我们会对天梯图进行一次改版,以CineBench R20的多线程性能为排位基准,针对部分排位不科学的数据进行调整。

讲回Zen 3,这款CPU给我,或者可以说是给各位电脑用户来说,惊喜实在太大,多核优势依然显著,单核性能制霸,实现了性能方面全面领先对手的消费级旗舰产品。

对比于上代Zen 2,Zen 3的单线程性能提升了25%+,对比对手单线程性能最强的i9-10900K也要强19%,这让它们在游戏方面的性能提升非常出众。

而IPC性能提升,给多线程性能也带来了不小的提升,这样在生产力方面也能兼顾。同时由于TDP的限制,两款锐龙 5000 CPU的发热功耗可以压得特别低,烤机满载仅141W,满载温度也不过65°C左右,但却不影响性能发挥。当然如果你想解锁更强大的多线程性能,可以打开PBO,这时会冲破电流功率限制,只要温度不触及90°C就可以发挥出更强大的性能。

结合上售价,两款定位高端的锐龙 5000仅比上代贵了一点,4099元的锐龙 9 5900X对比定价完全一样的i9-10900K,换我肯定就选前者了,再加上AMD平台的主板选择非常多样,即使是使用中端的B550也可以使用PCIe 4.0,进行内存超频以及CPU超频,综合起来看AMD平台的性价比依然可观。

从Zen 2开始,AMD的一波多核性能王炸就已经向对手展示了实力,虽然游戏方面还是不及Intel,但起码比之前有了不少的起色,多核心方面也已经全面超越了对手。而在这一年里,Intel稍微追赶了一下多核性能,推出了十核的i9-10900K,但依然贯彻单核高频的理念,听说下一代又要回归八核了。

虽然i9-10900K可以达到5.3GHz,单核很强,但无法摆脱基于14nm,从Skylake开始就基本没有变化的微架构,想想看其实跟当年AMD显卡的GCN架构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的市场份额,从06年至今,AMD也逐渐扳回,大家也能真的喊出那六个字母,两个符号了。

在AMD发布会之后,大家开始议论AMD的定价,认为这代偏贵了,苏妈不交朋友了,那我们来对比一下价格。

12核的锐龙 9 5900X对比上代锐龙 9 5900X(5749元)贵了300元,锐龙 7 5800X与锐龙 7 3800X(3199元)定价一样,锐龙 5 5600X比锐龙 5 3600X(1999元)贵了130元,对比首发价,其实差不了多少。只能说这一年内,AMD与Intel的降价幅度太狠了,新产品与旧产品之间现价差太大才会给人认知带来落差。

所以这一代锐龙其实算不上贵,有这么强大的性能,还有只比上代小贵一点的价格,性价比其实是很高的。

选购方面,前面也已经提到过,虽然锐龙 6000(可能这样命名)会面临换接口,上DDR5内存的情况,但对于一切未知的因素我建议还是谨慎,就像当初DDR3切换至DDR4,初期用户的感知其实不强。既然锐龙 5000解决了它的短板,也能在AM4平台上发光发热,选择它我觉得并不会有遗憾,甚至能给你带来不小的惊喜。

测试平台配件简介

主板为技嘉的X570 AORUS PRO WIFI,采用了12+2相供电,英飞凌IR 3553M DrMOS,单相可承载40A电流。8+4PIN CPU供电接口设计,即使是16核的CPU也可以任意驾驭。

主板设有两条M.2 2280,支持PCIe 4.0,并预装散热片,可给PCIe 4.0固态提供更高效率的散热效果,不用担心过热掉速。

水冷散热器为超频三 凌镜GI-CX360 水冷散热器,可压制TDP 350W的CPU,之前压制过超频的i9-10900K也没有压力,用来压Zen 3处理器也不在话下。

冷头有炫酷的玄光镜效果,且RGB灯效表现不错。

内存则是芝奇的皇家戟 4000MHz C15,时序很低,整体效能非常强悍。

测试用的SSD是三片支持PCIe 4.0的SSD,两片影驰HOF PRO,一片980 PRO,在X570芯片组上可以很好利用完PCIe 4.0的带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