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计算机科技翻译
翻译一本技术性书籍,最重要的工作是让读者尽可能把所有时间花在技术的学习上,避免任何其他精神消耗。省下读者看原文书时拆解长句句型的时间,使他们得以专心致志地研究文中的技术内涵,快速(比阅读原文快5倍到10倍)进入阅读状况,是为科技翻译之功。想要及时获得国外最新技术进展的人,应该去看原文读物(想必他们也只看原文读物)。技术一旦被写入书中,其实已经不新,这时候宁可让它在译者手上多花个一年半载,把品质做好。科技术语的处理方式
术语处理方式是科技翻译的一大争议点,计算机领域中争议尤烈,因为计算机术语太多了,并且还在快速增加。科技术语该如何处理?是否全中文化?第一次出现时是否中英并陈?时而中英并陈、处处中英并陈还是全英文化?
这些问题要完全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是科普读物,笔者赞成术语全盘中文化,必要时附加原文。如果是专业读物,笔者赞成某些术语以原文为主述方式,必要时附加中文译词,最好再补个英中对照表。
一直以来,笔者大胆地在译作中保留大量英文术语。这种作法引起极大反响,翻译界的回应中有赞成也有反对,读者反馈99.9%赞成(也许不赞成的都没写信给笔者)。
另一方面,笔者不能眼看未来的科技生力军,因为术语的不当使用,而使自己与业界乃至与将来必然要接触的原文技术资料脱节。这一点内地的情况相当严重。不久前我面试一位来自内地的年轻人,由于我们无法以英语交流,所以改用中文。然而我发现无法了解他所说的许多术语,因为同一个术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别名。比较海峡两岸计算机译本
出版社的品牌必须以作者或译者的品牌为基础,这是有心经营科技翻译这块市场的从业者必有的认知。书的灵魂是作者和译者。除非面对艾迪逊·卫斯理或奥莱理这种好书比率极高的出版社,成熟读者不该认出版社,该认的是作者和译者。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最近一年引进了一大批计算机名著,连十分艰涩的书籍也在其中。光就选题而言,很叫的读者羡慕。至于实际翻译品质,笔者不敢乐观预期。不曾好好培养过计算机翻译人才,不曾重视计算机翻译人才,也从来少有译者在此领域经营,一下子蹦得出这么多够格的译者吗?
翻译本身是一种专业,并非计算机教授或计算机博士就一定能够胜任。根据耳闻与实证经验,请来的教授愈知名,译书的品质愈堪虞。很多知名教授不把翻译当回事,他会交给他的徒子徒孙去做,亲自看上两眼者极少。
一、书籍在一个地域总是只有一个翻译授权,因此好书一旦被译坏,读者就别想再有好译本可读,造成的危害长期而绝对。二、由于经济与渠道双重因素,内地读者比较难以接触原版书,对译本的品质也就无法做“信”的比较和评论,只能从“达”“雅”观之。但是科技译书必先以“信”为根据。三、不少人认不清楚书籍定位,对书籍的认识仅止于书名。四、内地缺乏专业书评(也非常短缺),网络论坛上都是零星炮。缺乏制衡能力,接踵而来的就是腐化。五、出版社的眼界还不够。从大局观之,最的书才值得翻译,其他还是靠本土写作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会更大些。(作者系知名计算机科普作家)
- 标签:科技英语翻译论文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云端分享 省科小申报认定秘笈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必看!
为使企业进一步掌握科小入库的认定流程新变化及相关优惠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云端为大家整理了科小认定的重点…
-
新华国际时评:读一读美众院前议长这些排比句-新华网
“我们国防机构的运作方式催生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曾予以警告的那种‘军工复合体’,这不是中国的错……” “在华为努…
- 研发战略布局“创新平台”数效科院与华南前沿院共建联合研究基地
- 习关于科技发展重要论述的战略意义
- 讲座预告 科技翻译的理念与创新
- 我院研究生科技英语大赛完美落幕
- 科技英语:新加坡批准实验室培育的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