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援疆把论文写在天山南北
新疆是个好地方,拥有森林、荒漠、湿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色壮美,风情独特,这里出产的优质果品更是享誉中外。
党的以来,新疆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天山南北走上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新疆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加持。中国林科院一直将新疆的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使命,特别是设立“中国林科院新疆分院”以来的10多年间,一大批林草科研工作者“精准把脉”新疆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技术瓶颈,为新疆在自然资源本底科学考察,核桃、大枣等林果产业发展,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监测,野骆驼、大天鹅等野生动植物保护,野果林等病虫害防治,以及乡土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科研论文写在天山南北,为贯彻落实中央“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核桃商品果产区之一,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主产区核桃种植收入占农民总收入一半以上。然而,近年来,核桃焦叶症在南疆主产区大面积发生,中、重度焦叶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每亩1000—3000元。
针对这一新疆核桃产业“卡脖子”难题,中国林科院将核桃焦叶症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攻关列入“2022年重点督办的为基层群众办实事清单”,林业所党委为项目组授党旗,嘱托项目团队以焦叶病防治为抓手,加强与当地各级党组织交流合作,联合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切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林业所裴东研究员团队联合张劲松研究员团队,以及东北林业大学、新疆林业科学院、喀什地区林果站等单位的专家扛起重任,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为新疆精心制定了核桃焦叶症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方案。项目实施至今,团队系统解析了重点区域典型焦叶症核桃园的关键因子,明确了病症及其分级分类,建立了温室水培和砂培条件下核桃焦叶症的重演体系,研发了核桃焦叶症防控制剂,建成了120亩焦叶症核心防控中试区,与对照相比较防治效果显著。
裴东研究员表示,项目组将深入推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项目实施,研建、集成各项关键技术,形成核桃焦叶症综合防控技术成果,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企业增利,推动新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更大的科技支撑作用,让特色党建品牌在新疆核桃产区熠熠生辉。
新疆野果林位于西天山伊犁河谷,是世界苹果、核桃、杏、李等多种果树的起源地,是国家珍贵的战略生物资源。现今人们吃的很多栽培水果和干果都是由天山野果林物种驯化而来。然而,在过去近20年里,新疆野苹果遭受苹小吉丁的严重危害,出现大面积枯死现象,有些区域野苹果群落植株枯死率一度达到80%。
拯救天山野果林资源刻不容缓。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杨忠岐、赵文霞、王小艺、张彦龙、姚艳萍等专家传承接力,全程追踪调查危害天山野果林的害虫苹小吉丁,依托国家级各类科研专项,阐明了新疆西天山伊犁河谷苹小吉丁种群来源和演化历史,建立了基于物候特征的受害野果林遥感分类技术体系,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苹小吉丁监测与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目前,苹小吉丁的虫口数量大幅降低,害虫—天敌—野苹果树三者达到了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平衡,保护了脆弱的野果林生态系统。
新疆是我国优质棉花的主产区,每年棉秆产量达1500万吨。如何有效利用巨量的棉秆废弃物,是当地政府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2018年,在石河子市政府支持下,石河子市相关企业与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签署协议,合作建设百万吨棉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在石河子市建设的棉秆高得率清洁制浆造纸工程即将全面竣工投产,项目一期投资2.64多亿元。一期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市场紧俏的高等级瓦楞原纸产品15万吨。
林化所研究员房桂干表示,项目实现了棉秆纤维解离装备的国产化。项目的顺利实施,解决了石河子市棉秆处理难的问题,实现了棉秆清洁处理与高效利用的有机结合,可为新疆地区棉秆的利用提供新路径。
专家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中国林科院经济林所派出专家团队进驻新疆,在南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工作。“十二五”期间,经济林所和民营企业阿克苏果满堂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由经济林所提供技术支撑,帮助果满堂公司在万亩戈壁滩上建起枣园基地。
经过10多年的引种试验、示范,由经济林所选育的杂交杏李新品种在南疆地区产生重大收益。目前,杂交杏李在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已先后进入盛果期,实现了年亩产商品果1—2吨,园地鲜果价格每公斤15—25元,年亩产净收益超万元,发展前景可观,且创造就业岗位超过每月4万人。
自2012年开始,中国林科院资源所研究员张旭率领科研团队几乎每年都会多次赴新疆开展林草信息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
2019年5月,张旭研究员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林草局为新疆智慧林草技术应用试点,研究提出“一张网、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统一规范整合构建应用系统”的总体思路,并从顶层设计开始整合原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博州林草局编制了多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2021年底,隶属于博州林草局的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实施林草资源管理“智慧升级”。
目前,在资源所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博州林草局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系统、博州林区森林防火视频系统整合等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博州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初步形成,这些信息化建设成果已经在博州林草资源管理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资源所研究员田昕2021年还承担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管护实施方案”项目。于新文研究员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与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申报建立了西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目前,该站已获国家林草局资源司授牌,成为40个“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之一。
在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臧润国的带领下,团队通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针对新疆森林生物多样性特征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持续开展科研工作,全面掌握了新疆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天山雪岭云杉林、阿勒泰西伯利亚落叶松林、野果林等天然林的景观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阐明了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和群落变化动态过程,并出版了《北疆森林植被生态特征》专著。为长期监测阿尔泰寒温性针叶林和天山温带针叶林的动态过程和物种共存机制,研究团队自2007年起陆续在新疆喀纳斯和库尔德宁分别建立了25公顷、15公顷和6公顷的大样地。这些样地的建立,有效填补了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空白。
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是新疆生态保护监测的重要内容。野骆驼曾于100年前被认为早已消亡,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于库姆塔格沙漠被发现踪迹,成为世界骆驼科唯一幸存的野生物种。
在森环森保所研究员李迪强、薛亚东等专家的推动下,野骆驼栖息地保护被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保护优先区之中。专家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国黑戈壁生态本底调查、中国林科院专项基金等项目,基本摸清了野骆驼在我国的种群数量、分布现状和威胁因素,明确了野骆驼的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天山南北栖息越冬的大天鹅数量也越来越多,数量已超过2000只。
为加强我国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及时掌握新疆天鹅等疫源候鸟的迁徙动态,评估和预测禽流感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减少禽流感疫情对新疆养殖业带来的威胁,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对新疆境内越冬天鹅等禽流感疫源候鸟的迁徙规律进行研究。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张国钢说,项目的实施,揭示了新疆天鹅的迁徙路线、重要停歇地、繁殖地等迁徙规律,发现了天鹅等禽流感疫源候鸟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时空节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新疆天鹅等疫源候鸟的迁徙和活动规律,为后期开展禽流感发生和传播风险的评估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疫源疫病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期,由科技部组织的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相继启动。由中国林科院主持承担的“新疆自然保护地调查与国家公园潜力区科学考察”项目正加紧对新疆全域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地质地貌、产业发展状况等开展科学考察。
科考项目负责人、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金崑表示,新疆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地貌奇伟,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系统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目前仅有一项世界自然遗产,尚未设立一处国家公园。此次科学考察,将为揭示大美新疆众多区域具备成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巨大潜力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林科院在新疆的科学考察工作主要从2007年的库姆塔格科考(一期)开始,2012年启动库姆塔格科考(二期),2018年,牵头完成世界最高海拔沙漠——库木库里沙漠综合科考。
“新疆自然保护地调查与国家公园潜力区科学考察”是中国林科院第一次以项目形式参与科技部组织的新疆科考。与此同时,森环森保所、生态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了多项第三次新疆科考的课题、子课题,助力完成国家部署的重大科学考察任务。
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研究员卢琦表示,中国林科院先后负责组织实施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一期、二期),对包括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库姆塔格沙漠展开了包括资源环境、地质地貌、水文、沙丘地貌、植被等相关方面的综合科学考察,形成了一整套库姆塔格沙漠科考数据集,为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累了丰富的考察数据和资料。
各地专家“请进来”服务新疆,带来技术甘霖,温润民族情感。智慧的种子撒向天山南北,各族群众深入交融,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美丽绽放。
自2012年以来,中国林科院先后选派原桉树中心杨锋伟挂职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森环森保所王小艺挂职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荒漠化所吴波挂职任新疆林业科学院副院长,科技处曾凡勇挂职任新疆林业科学院院长助理,湿地所朱耀军挂职任农垦科学院林园研究所副所长等,为新疆地区林草科研工作添砖加瓦。
王小艺在援疆挂职期间,致力于提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科研水平,把申报国家级项目、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平台作为工作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回京后,又以导师身份继续培养“西部之光”“新疆特培”等计划的新疆人才;吴波在挂职期间,牢记防沙治沙任务责任使命,通过协助提升新疆林业科学院的基础研究水平、推进生态定位站建设等建设美丽新疆;朱耀军以科研合作为桥梁,为新疆的生态建设不断寻找机会和平台,促使中国林科院与新疆农垦科学院达成多项合作,同时还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的沟通桥梁纽带作用;曾凡勇作为科研管理人才,增进了中国林科院与新疆分院的互动与联系,为中国林科院在新疆的各类项目实施提供了平台支持。
新疆乡土人才“走出去”汲取养分,学成归来反哺边疆大地。为加快新疆等西部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先后启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和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新疆特培),国家林草局认真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还专项启动了新疆林草青年科技英才项目。
据统计,中国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接受“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2000年开始接受“新疆特培”访问学者。截至目前,共接受培养124名学员。自2012年首批新疆林草青年科技英才项目启动以来,中国林科院已接收11批共29名学员。
为做好新疆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国林科院针对每位学员的专业和培养需求,指定了具体培养研究所,成立了由3位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实施该项目,建立了国家科研院所与地区科研单位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新疆的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新疆的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科技论文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科技援疆把论文写在天山南北
新疆是个好地方,拥有森林、荒漠、湿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色壮美,风情独特,这里出产的优质果品更是享誉中…
-
百度数字人度晓晓在线回应网友喊话 应战上海高考英语作文
全国高考成绩陆续出炉,延期的上海高考也即将开场
- 中昌信科技:不懂英语如何做好亚马逊跨境电商?答案都在这
- 关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简洁性探讨
- 谷粒科技发布关于霍尔摇杆相关问题的声明
- 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是华东第一馆吗)
- 科技资讯2021年5G相关新增注册企业增速超200%;苹果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