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请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诚
还未到11月,“双11”的序幕已经拉开。越来越长的周期、越来越复杂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套路,让很多消费者眼花缭乱。
最早的“双11”,消费者只需按时蹲点,全场五折,没有套路,拼的是手速。而现在,预售、秒杀、满减、现金补贴、现金红包、优惠券叠加、购物津贴、叠喵铺红包、头号京贴、补贴外叠加满减券、积分兑换金额、预付定金直减···买东西不仅要做数学题,还要做对商家出的“阅读理解”。
更让部分消费者烦恼的则是“建楼”“养猫”等预热发红包形式的活动,尤其是邀请好友助力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消费者人际圈的私域流量,引人反感。
今年的“双11”更是变成了两波,两位头部主播直播带货,仅一个晚上销售定金就高达十亿元。请注意,定金不是订金。如果消费者一时冲动交了定金,事后觉得后悔,定金是不会退的,要想“不亏”,只能乖乖缴纳尾款。
据统计,每年的“双11”之后会迎来消费者爆发式的投诉:先涨后降、虚假宣传、定金不退、发货迟缓、退换货受限、信息泄露、快递延误等。
这样的“双11”,似乎成了一场闹剧。消费者认为规则多了很不真诚,没有了购物的快感。卖家则直言“我自己都晕,本就薄利,不图热闹,想直接给折扣就好,但必须遵守平台规则。”
“双11”的本质其实就是节日促销,平台渴求流量和客户无可厚非,玩法繁琐当然可以,但也希望能适当增加奖励,让消费者能感到付出是值得的。如今很多消费者对于“双11”的态度也愈发消极,也源于平台将太多锁链束缚在原本单纯的节日身上,最终获得的优惠,远比耗费的精力更少,那对于消费者而言“双11”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对于平台和商家而言,强大的购买潜力需要更优质的商品、服务和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来承载。无论是“双11”还是平时,无论是直播间购物还是实体店购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有健康发展、始终红火的市场。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需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更重要的是,理性消费。
希望购物节能回归本真,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三 石)
- 标签:浪妇乱翁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万物皆可“粽” 创新中传承经典
端午佳节将至,消费者对粽子的购买欲也与日俱增。“不吃个粽子怎么能算过节?趁着休息,带着孩子来看…
-
徐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培训班开班
为加速构建战略型客户经理队伍,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经过前期充分筹备,6月10日,徐州农商银…
- “国贸市集·端午季”直播在即
- 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山西)活动启动
- 红星美凯龙:打造家居服务的全能专家
- 高考用纸:不能省,但可以更环保
- 翰墨颂党恩 丹青绘百年——澜西园三区社区举办书画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