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云南华宁陶的传承与保护
华宁甸尾锦窑土生土长的农民徒手捏制十二生肖手造陶塑
碗窑村的陶户二合一制陶作坊和陶成品出售商铺
广阔无边的大地,为人类提供了无穷的宝藏,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发现烤火、煮饭的地面,经高温陶化的泥土能质地坚硬,保温防水,中国古老先民们,便利用这种陶土作为胚胎,用火烧制成的器物。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 。
早在四五千年前,“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围就开始陶器制作,考古发现有鸡形杯、鸟形杯、多流杯等。战国至汉代滇文化的墓葬文物出土中,也有陶质罐、壶等。有专家推断:华宁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诞生于云南的古老陶器,有四大名陶:分别以傣 、怒、 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慢轮堆烧土陶;玉溪的青花瓷器;华宁的高温色釉陶以及以刻坯填泥无釉磨光的建水陶。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因此在欧洲的主要语言中“瓷器”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国际陶都”的前世今生 华宁陶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宁州古窑址位于华宁县环城北路宁州街道上村社区碗窑村,在这个古代被称作“宁州”的地方,恰与滇中文化连筋带脉。今天的华宁又被称为“国际陶都”。来到华宁碗窑村,华宁陶瓷协会会长汪华,将带我们到古龙窑和大岭圪窑,看多家窑户在两座龙窑的开窑盛况。路旁一座古建筑牌坊映入我们的眼帘,正上方书写的“陶冶千秋”,两则“五千里方圆有宁州陶器;六百年技艺源景德瓷都。”道出了华宁陶在云南的历史地位。一只巨大绿碗也向山南水北的宾客,透露着无数与陶有关的信息。正如玉溪民谣曾唱到:新兴(玉溪)姑娘,河西布,通海酱油,禄丰醋,宁州(华宁)陶器烧的绿。路两侧林立的陶店、作坊货架摆放的碗、盘、壶、缸、瓶、杯、盏、碟,门类之广,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华宁陶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极致体现。他说:今天很多陶艺研究者,工艺大师,商家、媒体都云集碗窑村,热闹非凡。
龙窑大岭圪窑的开窑节上陶户出窑
来到碗窑村现今唯一一座古龙窑,汪华向我们介绍了龙窑的主人汪子炎老艺人,并说:“2018年在华宁全县工商登记注册与陶生产、销售有关的制企业和作坊已有70家,从业人员1900余人,实现产值约6.2亿元。今天正午12点,在慈云寺举行祭窑神,之后举行龙窑开窑仪式。”
古龙窑年过八旬的民间老艺人汪子炎告诉我们:“中国古代陶瓷除了哥窑、官窑为特例,一般都以地名加窑口来命名,而华宁陶出自宁州窑也就属于宁州窑口。华宁陶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天然釉色,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产品已发展成园林建筑陶、工艺美术陶、日用生活陶三大系列。据碑文记载,华宁陶始创于明洪武二十九(1396年),至今有620多年的历史,有江西人车、汪、彭等姓相继而至,形成村落,到民国末年碗窑村还保留有十四条阶梯龙窑,分别为车家窑、向家窑、张家窑、龚家窑、顾家窑、大岭圪等窑。”
汪霄红说他父亲人老耳背,对你们的提问听不清,交谈不便,你们关心的华宁陶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情况,还是我来介绍:“我父亲每天从县城来龙窑,做他的工艺陶财神爷、狮子、凤凰笔挂和各种动物及民间故事传说人物的陶塑,各种泥塑都是信手拈来,陶塑做工精致,栩栩如生。他一辈子以陶泥为伴,烧窑几十年,以烧制销售工艺陶、民用陶器维持全家的生活。今天,父亲仍在古龙窑传承与保护着华宁陶,同时也教授外姓人制陶技艺。我从小跟父亲学做陶,现已掌握了古龙窑烧陶的所有技术。碗窑村现存古窑遗址8处,分布在碗窑村中、后村,属龙窑建制。据文物部门调查采集的陶片标本,古窑以:绿釉、绿白釉u、玻璃釉、紫釉最为出名。对面你们看到的大岭圪窑是2017年8月于原址恢复重建的古窑址之一,就是华宁陶传承与保护最好的例证展示。父辈说它始建于清末民初,建国后60年代末还在烧制,于70年代初公私合营后逐渐停烧被毁,它的恢复重建同时具备了龙窑的历史、科学、艺术、实用价值。形成碗窑村制陶、烧窑的一大窑址景观,成为华宁县旅游观光的网红打卡之地。”
汪华仍传承着用古法烧制的砖瓦窑300多种华宁建筑用陶
此时,响起阵阵锣鼓鞭炮声,祭窑神仪式开始啦,我们匆忙赶往慈云寺,跟随祭拜队伍走进慈云寺,从《重建慈云寺功德碑》得知,该碑记载了碗窑村明初以来制陶状况。华宁陶有据可考的历史有600多年,碗窑村很早也就形成了祭窑神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至二月十五,全县的窑户、窑工都要到窑神庙祭拜窑神。村中还有一块立于清咸丰四年的《重修慈云寺(即窑神庙)功德碑记》,记载了碗窑村的由来,村民由车、汪、张、高等姓的窑户组成,从明朝洪武年初陆续定居于此,世代以烧窑为生。为纪念和緬怀车朋从江西景德镇来到华宁,在华盖山脚建窑制陶,成为华宁制陶始祖。通过祭窑神以求窑神保佑,四季平安、陶业兴旺。并告诉后人要继承制陶传统工艺,让碗窑村“窑街”的繁荣后续有人,创新发展,让古老的陶艺薪火传承。
华宁制陶人薪火传承
大岭圪窑为阶梯窑,共九级。今天,华宁窑户主要集中在大岭圪窑开窑。窑首出窑的是本村制陶师胡文杰,窑口已挤满了游客,陶艺爱好者、商家、记者。窑门打开后先释放热气,窑工一人进入窑炉,向外搬运,一件件陶器从窑炉取出摆放在窑口处,胡师傅说:“华宁陶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今天我的出窑率不是太高,每次开窑为‘七三开’,今天烧坏的占多数。窑变对制陶人来说,是不可预测的,这也是所有制陶人‘火中取宝’的另一番滋味。”他的老客户也揪心关注着出炉的每件陶器,有好的当场订下。还有几十家陶户在两侧开窑售陶,制陶作坊主人登记记录出窑陶器,就地堆放窑口处,许多莫名而来陶艺爱好者,选中喜欢的陶器揽入怀中以作坊主人讨价还价。碗窑村每一家陶艺作坊都有掌门人,每家掌门人的特点决定着各家的特色。每次开窑,有好有坏,遇到不好情况,一炉的货折本出售,只要有一两个窑宝成器,这一窑就有赚的。
锦窑,今天也在大岭圪窑举行开窑现场拍卖。在与邓红锦交谈中,得知2014年她从建水来到华宁,创办华宁锦窑陶业有限公司,2012年中国首届“四大名陶”联展上,她的两组建水陶作品,分别获特等奖和金奖。2017年作品《简》入选卢浮宫世界非遗展;2018年作品《发生》再次入选法国卢浮宫非遗展。我们看到现场拍卖中,她的陶器基本售完。后来知道她属于华宁县引进的外来制陶能手。她还告诉我们:她最满意的“杰作”是来自于农民手工制作陶器,云南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她的团队培训下,捏土成玉,徒手捏制十二生肖手造陶塑,泥塑作品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手造陶塑销售不错,陶瓷还被国内外陶瓷专家收藏。
邓红锦说,华宁陶已经列入国家地理产品保护名录,制定并实施了华宁陶地方标准。华宁陶历经六百年历史,以精湛工艺、温润质地、天然釉色名于世,幸得一批制陶大师和民间老艺人李自轩、汪子明、舒照文和车家后人的生生不息,薪火传承。华宁陶在传承与保护中,相融于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延续于历史岁月的源远流长中,跃然成为具有时代记忆的当代名陶。
华宁建筑陶 助力古建筑修护
华宁陶日益兴旺的今天,砖瓦窑功不可没,它是华宁陶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精髓,是华宁陶的根。
在堆滿建筑陶厂区,汪华告诉我们:“青砖灰瓦由普通粘土烧制而成,看似简单的一门手工技艺。每一件器物都必须经过选土、揉泥、拉坯、造型、雕刻、晾干、烧制等诸多环节。制好的土坯要经数日晾晒风干,入窑经千度炉火煅烧数十小时,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为最常见的紅砖。烧制过程中在窑顶加水让窑温冷却,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则呈青灰色。青砖灰瓦看上去青黝瓦蓝,用手敲有叮当的金属声音,青陶构件才算合格的产品。”
昆明金殿、建水文庙、大理崇圣寺三塔、丽江古城和台湾、新加坡的古建筑工程,后期修缮使用的琉璃瓦、青砖瓦和砖雕构件都选用华宁的建筑陶。如今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我们看到华宁制陶人,仍在执着地点燃窑火,一直沿用古老技艺,烧制出一窑窑青砖、青瓦、砖雕脊兽、琉璃瓦、傣族挂瓦等系列产品及配件为主的三百多个品种。
碗窑村保存的唯一一座阶梯古龙窑
早在1994年,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审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强保护管理请示的通知。同年云南的建水、巍山两地,被国务院同时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对古建筑瓦面及瓦饰也有规范要求,材料为青灰色简板瓦,有瓦当,这也让华宁陶的传承、保护得到继承和发展。华宁建筑陶,倾世琉璃,建筑之上青红砖瓦琉璃黄,共同演绎了建筑陶的五彩斑斓,古朴守拙的装点着大江南北的古老寺院及传统民居。
他的厂连续多年被昆明市、玉溪市评为“选进企业”。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做精陶文化、做大陶产业”的要求,华宁县、县政府提出了“文创兴陶、科技强陶、旅游促陶”的发展思路,华宁陶品牌效益逐渐显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精神,没有理想,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我们相信阳光照射下的华宁名陶、名匠、名坊,将会在新一代制陶人手中,继续砥砺前行。(文/ 图:顾皓楠 张美琼)
- 标签:丫鬟也修仙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万物皆可“粽” 创新中传承经典
端午佳节将至,消费者对粽子的购买欲也与日俱增。“不吃个粽子怎么能算过节?趁着休息,带着孩子来看…
-
徐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培训班开班
为加速构建战略型客户经理队伍,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经过前期充分筹备,6月10日,徐州农商银…
- “国贸市集·端午季”直播在即
- 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山西)活动启动
- 红星美凯龙:打造家居服务的全能专家
- 高考用纸:不能省,但可以更环保
- 翰墨颂党恩 丹青绘百年——澜西园三区社区举办书画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