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消费时评】关注疫情防控常态下的高质量消费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3-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消费时评

关注疫情防控常态下的

高质量消费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无需多言,随着天气转暖和接种疫苗人群的增多,国内疫情整体形势逐步平缓可控。那么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时,尽快提升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就成为必须重视的话题。

抗疫同时注重居民日常消费

疫情的发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珍惜生命与健康,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首要原则。健康优先、生命重于一切的理念,在此次防疫中得以充分展现。生产可以暂时停滞,但人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却一刻也无法停顿下来。疫情的发生也让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大家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对无接触消费的需求、对互联网工作模式的适应等都是新的需求变化。保障生命健康是大众消费活动的基本宗旨和前提。因此,能否适应生命健康消费至上的需要,构筑起坚实可靠的产业供应链和疫情防范机制,适时调整大众消费习惯,更新消费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一步拓展线上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教育活动,提升消费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深入探讨和发掘。

正视消费复苏滞后于经济增势

疫情形势基本稳定之后,消费复苏不仅滞后于经济复苏的势头,也滞后于收入增幅,没有出现原来预料的大规模“报复性、补偿性消费”。消费需求的这种变化需要科学看待,理性分析。

一是缓解疫情对消费心理的冲击需要时间。疫情面前,人们消费意愿更加谨慎,不愿消费不敢消费的心理特征比较明显。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冲击更加巨大,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大幅度降低,消费冲动明显受抑制。

二是聚集性、群体性线下消费受限。出于对疫情防控的整体要求,大规模、聚集性群体消费在很多场合还是受到限制的。像堂食餐饮、大型室内活动、旅游娱乐等非刚需活动就有很多规定和要求。

三是新的消费模式的规范管理亟需加强。消费市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完善的法规与监管创新速度有些跟不上,这些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投诉显著增多,短期内难以彻底实现放心消费、舒心消费。

近几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增加,但实际拉动力仍然较弱,一般消费品供过于求的过剩状态还在持续,经济增长要转型到主要依赖消费需求拉动,还任重道远。

努力实现高质量消费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较长时期发展的主题。高质量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已经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消费发展的基本目标。

高质量消费就是高品质消费或者说是消费的高品质。提升居民消费生活品质,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任务。只有高品质的生活消费,才能真正提升消费者的生活情趣、文化品位,增进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和情感,促进消费主体全面发展。

从全面小康迈向富裕小康,并非只是消费物品和服务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扩充,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生活品质提升的愉悦、充实和满足。在物质消费满足的基础上,增加文化精神消费。只有实实在在提升整个消费过程的品质,才是实质性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上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必须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从各个方面尽力消除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努力实现居民消费生活品质的全面改善与提升,让百姓真正过上舒心的好日子,充分享受高质量消费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作者李振中 消费日报社社长 总编辑 国家一级导演

总编辑 | 李振中

编 辑 | 乔娇阁 王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