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进军“世界非遗” 产区表达或成突破口
今年6月份,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钓鱼台7大酱香酒企共同发布了《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发展共同宣言》,标志着赤水河谷向“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迈出了第一步。
近年来,中国酒业协会一直在探讨中国酒业、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路径,推出了世界十大烈酒产区。
助力中国白酒打造世界名片
记者从协会了解到,早在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就联合部分白酒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白酒酿造技艺申遗相关工作。
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饮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还没有一项成为“世界非遗”。建议把“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作为国家申请“世界非遗”的重点工作加速推进,以实现食文化“世界非遗”零的突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于中国白酒进军“世界非遗”的必然性表示肯定。朱丹蓬说:“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也成为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白酒走向“世界非遗”有着深层次的意义。中国的这个大国形象已经崛起,未来如何帮助中国打造世界性名片以及品牌,我觉得白酒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从这一点去看,把中国白酒作为整个中国文化输出世界的一个很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以及历史意义。”
龙头企业合力“破局”
在朱丹蓬看来,中国白酒行业国际化面临着两个痛点:“其一,是酿造工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多样,和威士忌等西方酒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并无绝对统一的标准化可依;其二,从消费者认知来讲,国外的消费者普遍会觉得我们的白酒的度数偏高。所以,如何把我们的中国白酒文化,跟世界酒文化传承与消费习惯,作一个有机的结合,或者说作一个良性调整,我觉得这是摆在中国白酒企业面前一个很大的一个课题。但是我相信随着整个中国的国力不断提升之后,国外的消费者对于中国白酒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
舍得酒业生产基地副总经理余东认为,用国际化思维找准切入点和方法,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鼓励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
余东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联合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上,帮助企业在酿酒生产和产品标准上与国际对标,解锁中国白酒海外销售的标准障碍。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出口标准,比如产品的标签有统一的规定,产品的等级也有统一的标准,既突出中国白酒的个性也让中国白酒融入到国际蒸馏酒市场的大家庭中。
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也发出建议:“一是成立国家层面专门机构,协调组织申遗工作;二是完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文化自信,加速申遗进程;四是抓好落实,严格审核、筛选、评估、论证。”
老“酱”出马 突破瓶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有22项酒类酿造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中国的酿酒项目却没有一项成为“世界非遗”。
从2007年茅台开始酝酿申请“世界非遗”,到2018年白酒行业抱团联合申遗,再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酒业代表重提,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作为我国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白酒申请“世界非遗”之路还有多远,成为了协会与众多酒企为之不懈努力的课题。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区表达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酒类产品最佳表达方式,产区表达是第一位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酒品中,法国葡萄酒为什么声名远播?波尔多产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威士忌、白兰地等酒品在全世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可,也离不开产区故事的传播。
王延才提出:“共同将‘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打造成世界酒业一流产区,为中国酱香白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而引领世界酒业新发展,营造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本报实习记者 贾淘文
- 标签:范猛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万物皆可“粽” 创新中传承经典
端午佳节将至,消费者对粽子的购买欲也与日俱增。“不吃个粽子怎么能算过节?趁着休息,带着孩子来看…
-
徐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培训班开班
为加速构建战略型客户经理队伍,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经过前期充分筹备,6月10日,徐州农商银…
- “国贸市集·端午季”直播在即
- 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山西)活动启动
- 红星美凯龙:打造家居服务的全能专家
- 高考用纸:不能省,但可以更环保
- 翰墨颂党恩 丹青绘百年——澜西园三区社区举办书画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