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凉茶加西药?别让传统变味又变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幽 月

近日,多家媒体开启了对凉茶的“关注”,起因也很简单,6月底,广州番禺警方在开展的“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查处了一批非法凉茶店铺。办案民警在番禺区范围内的凉茶铺随机取样40份,送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送检40份样品中,有15份样品不同程度含有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甲硝唑”等成分。

作为中国传统饮品,凉茶在国人心目中一直都以中草药成分见长,而上述被查处的凉茶似乎也在追捧潮流玩“跨界”,但这个“界”带来的不是创新,而是诸多打破底线的违法行为。而店家的这些“小心思”也在无形中酿成“大事故”,简单点来说是凉茶“变味”不合格,长远来看,是在消磨消费者对凉茶的“忠诚度”,抹黑凉茶品牌。

要知道,凉茶中被检测出西药成分可不是第一次,多少次查处后监管部门都会提示:凉茶作为一种含中草药成分的饮料,国家将其列为食品来管理,按照规定,食品里禁止添加药物成分。但不久之后可能又有“西药”凉茶上市。笔者认为,想要阻止凉茶“跨界”,监管者、经营者与消费者都需给凉茶上把“锁”。

消费者要“锁急心”,别成为“市场需求”中一员。喝凉茶可以败火是诸多消费者的“共识”,而以中草药成分见长的凉茶似乎被消费者强制约等于中药,可以治疗疾病。走偏的凉茶,功能逐渐被放大,高疗效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有需求才有市场,消费者对凉茶的高要求也成为凉茶变味的助推手。既然选择凉茶,不妨接受凉茶中草药饮料的身份,一些强加给它的功效不妨还给药品。别让自己的治疗心急为不法经营者搭建平台。

经营者要“锁私心”,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为经营者,诚信品质不可缺。作为传统凉茶生产者,维护凉茶的名誉,爱惜自己品牌的“羽毛”才是长久经营之道。抓住消费者急于见成效的心理而在凉茶中添加西药,改变了的“凉茶”配方还能称之为凉茶?变了味道却也变利本质。明面上是增加了产品销量,但在销量背后却是一点点地瓦解凉茶的形象。而每次非法经营者的曝光也加速者消费者的流失,堵上未来的“跨界”并不可取。

监管者要“锁安心”,别在检测后放手。凉茶添加西药早已不是“新”闻,但却总有新近发生的报道出现,监管者在检测出凉茶不合格之后是否应该做出相应措施来中断这一现象再次出现。很多时候,往往某一事件在媒体报道检测结果、监管部门发出提醒后就接近尾声,直至下次事件再次浮出水面,以此轮回。监管者的主动介入不可或缺,但介入后的后期保障也需要多点心思。要知道,给消费者带来安心的监管永远不是40分样品中15分样品含西药成分。如何平衡好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控好凉茶的安全,都需要深入研究。让消费者对产品安心,让经营者对销量安心,不是一次监管就能做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