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产经信息  消费

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利于金融市场安全稳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0-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个人日常生活与经济金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受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相对薄弱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在面对“校园贷”“套路贷”“网购刷单”“电信诈骗”等情况时,往往容易陷入骗局,甚至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事实上,上述问题与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关系密切。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虽然比2019年提高了2.04,但也提示了社会公众在基本金融知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从重点群体看,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形,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也往往是金融教育的难点。这就需要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近年来,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对于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素养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2006年起,国务院、教育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财商教育的发展政策,如《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普及证券期货知识,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不可否认,做好金融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掌握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技能、提升金融风险意识,还可以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理性行为,降低其系统性行为偏差,增强其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而接受良好金融教育的消费者更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

树立正确财富观

财富观是人们对财富的理解和认知。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对待财富的态度、如何驾驭财富成为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数字金融给全民参与金融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让越来越多国民开始关注各类理财、投资产品,技术的便捷性更是让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国民金融素养与数字时代下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之间的错位越发凸显,一系列的诈骗案件的发生也间接反映出金融消费者消费观和财富观的“偏移”。

微淼高研团邢海跃认为,金融消费者只有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观念、正确运用金融流通工具、掌握必备金融理财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一个正确的金融消费观,避免金融冒险行为,提高辨识能力,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新型消费的兴起也快速带动着消费主义不断蔓延,年轻人的消费观更倾向于悦己、个性以及获得感。随着网络金融业的发展,促使当代人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财富观,‘债台’高筑使得很多年轻人在面对财富管理时显得十分被动。一些理财课程就针对目前年轻人错误的财富观、消费观做了针对性的输出,告诉大家生活中要增加生钱资产,减少耗钱资产,要养成储蓄的习惯,要主动管理财富,增加生活中的被动收入等,从而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邢海跃表示。

如果说诈骗都是利用消费者“贪”和“急”的两个心理寻找“漏洞”,那么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就能够针对“贪”和“急”进行有效防范。邢海跃说:“我们知道央行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2%,活期存款基准利率是0.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维持在4%左右,一些非银行机构的资管产品收益率可能达到6%—8%左右,这是对于不同金融投资产品的投资风险,市场给与的反馈。那么,如果有人向你推荐的理财产品投资回报大于8%,甚至大于10%,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过高的投资回报所对应的风险可能会很高。所以,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我们就应该本能地怀疑并且有相应的顾虑,贪念控制住了,在参与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比较理性,就不至于面对骗子的诱惑迫不及待,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避免上当受骗。”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个人日常生活与经济金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受知识结构等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相对薄弱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在面对“校园贷”“套路贷”“网购刷单”“电信诈骗”等情况时,往往容易陷入骗局,甚至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事实上,上述问题与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关系密切。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虽然比2019年提高了2.04,但也提示了社会公众在基本金融知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从重点群体看,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形,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也往往是金融教育的难点。这就需要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近年来,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对于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素养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2006年起,国务院、教育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财商教育的发展政策,如《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普及证券期货知识,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不可否认,做好金融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掌握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技能、提升金融风险意识,还可以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理性行为,降低其系统性行为偏差,增强其对金融市场的信心,而接受良好金融教育的消费者更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

树立正确财富观

财富观是人们对财富的理解和认知。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对待财富的态度、如何驾驭财富成为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数字金融给全民参与金融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让越来越多国民开始关注各类理财、投资产品,技术的便捷性更是让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国民金融素养与数字时代下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之间的错位越发凸显,一系列的诈骗案件的发生也间接反映出金融消费者消费观和财富观的“偏移”。

微淼高研团邢海跃认为,金融消费者只有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观念、正确运用金融流通工具、掌握必备金融理财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一个正确的金融消费观,避免金融冒险行为,提高辨识能力,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新型消费的兴起也快速带动着消费主义不断蔓延,年轻人的消费观更倾向于悦己、个性以及获得感。随着网络金融业的发展,促使当代人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财富观,‘债台’高筑使得很多年轻人在面对财富管理时显得十分被动。一些理财课程就针对目前年轻人错误的财富观、消费观做了针对性的输出,告诉大家生活中要增加生钱资产,减少耗钱资产,要养成储蓄的习惯,要主动管理财富,增加生活中的被动收入等,从而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邢海跃表示。

如果说诈骗都是利用消费者“贪”和“急”的两个心理寻找“漏洞”,那么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就能够针对“贪”和“急”进行有效防范。邢海跃说:“我们知道央行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2%,活期存款基准利率是0.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维持在4%左右,一些非银行机构的资管产品收益率可能达到6%—8%左右,这是对于不同金融投资产品的投资风险,市场给与的反馈。那么,如果有人向你推荐的理财产品投资回报大于8%,甚至大于10%,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过高的投资回报所对应的风险可能会很高。所以,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我们就应该本能地怀疑并且有相应的顾虑,贪念控制住了,在参与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比较理性,就不至于面对骗子的诱惑迫不及待,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避免上当受骗。”

霍金死亡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2562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恩惠的近义词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