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撕下“限定版”外衣 你还会买单吗?
每到春天,树上的花还没开,超市里的“花”就已开满货架,意欲早争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这类“开花”产品,除了包装上的“春日限定”外,与平常有什么不同?企业又为何乐此不疲地推出各种“限定”?当产品撕掉“仪式感”外衣,消费者是否还会买单?
提到“限定”,自然而然会想到“稀缺”,“春日限定”的“稀缺”就在于季节转变带来的不确定性。要知道,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多是“接下来会用到”,如果给产品加上了“限定”二字,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接下来会用到但可能买不到”,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会让消费者对“限定”产品产生紧迫感,驱使着他们为“错过就不再”的产品买单。
这一现象的背后也离不开“饥饿营销”。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就提到,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下,买方拥有足够多的主动权。卖方为了让自己重新占有主动权,人为地造成产品短缺,吊足消费者的胃口,让其购买欲望达到极点,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春日限定”首先就抓住了消费者的“怕后悔”心理。
各种类型的“限定”产品都有大背景渲染,或是联名,或是特定情景,在“稀缺”之后,消费者之所以购买这类产品,多是出于对“仪式感”的追求。
拿“春日限定”来说,在花开花落的时节,人们大多会通过眼睛、大脑、相机对“花”进行记录,但这些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个体”,想要与“群体”产生交集,会分享就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在桃花树下穿着汉服、品着桃花酒、赏着春景,美食、服装等元素都拥有了“春意”,这会让消费者对“花”的记忆变得更加丰富。与追求单一的风景记忆不同,融合了多种元素后的“春日”将更易于分享,因为这里的“仪式感”有了实物载体。
换言之,面对“普通包装袋的饼干和樱花包装袋的饼干哪个更适合春天”这一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樱花包装袋。产品看似仅换了包装,但对消费者来说,换了还有心情寄托。这些“限定”产品让消费者与春天产生了更多交集。
当然,也有很多产品不仅仅靠换包装来迎合“春日限定”消费,他们在产品配料上合理地使用各种与“春”相关的东西。但不论是“限定”的饥饿营销,还是提供“仪式感”的追求,当消费者不再被这些元素吸引,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建立在消费者求新、求异基础上的“限定”产品,很容易被消费者推翻。“樱花味的食品没有樱花”“‘春日限定’产品和普通产品没什么区别”等言论早已在各大品牌开始推“春日”产品时就出现在各社交平台。人们对某一物件的好奇心不会一直存在,企业不断推出的新品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有点泛滥的“春日限定”樱花产品来说,消费者或许已经开始麻木。
撕掉“春日限定”外衣,产品的质量、创新将赤裸裸地摆放在消费者面前。
质量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底线,创新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引导。在高质量产品的前提下,企业对产品的创新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春日限定”只是“限定”中的一个细小分支,“樱花”也只是“春日限定”中的一个元素。与其一味追求产品与“花”结合,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不如换个创新方向。毕竟,春天里的元素很多,而每一个“限定”场景都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
文|摄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埋尸案校长判刑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22215.html-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图)
下列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经本院决定,在履行案件债务前,对其采取…
-
突发!知名品牌关闭中国所有门店!一块蛋糕曾卖100元排队6小时
7月21日,LadyM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应LadyM品牌方要求,Lady M中国内地所有门店将在今年9月10日终止运营,持有Lady M预付卡的消费…
- 管涛: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投资和消费一个都不能少
- 绿色经济新浪潮零碳社会共繁荣 2022低碳社会洞察报告(上篇)
- 渴望了解尖端黑科技潮品平台?这3个英语名词来助你!
- 这60多个跟独立站相关的销售和营销英文专有名词你知道几个?
- 名词解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