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财经人物(财经人物周刊林毅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财经人物(财经人物周刊林毅夫)

 

财经小常识: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害。

中国如何瓦解美国的脱钩企图?林毅夫:经济增长持续使他国受益。

在日前举行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除了要防止战争发生外,还要保持高速动态的经济增长并保持开放的态度。

当中国的增长成为其他国家的机会,他们意识到和中国保持良好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就可以瓦解美国试图和中国脱钩的企图。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当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50%,中国的经济总量总有一天会是美国的两倍。林毅夫断言,当那一天到来时,美国将不得不做一个平衡和抉择:必须与中国进行贸易,维护好和中国的关系。因为只有跟中国打交道,才能维持自己的就业率,才能确保美国自己的利益。这样树立的全球新秩序,就是稳定和平的新秩序。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1952年10月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

1979年5月,林毅夫从台湾泅渡到中国大陆定居。

财经小常识:好的经理不担忧自己的前途,而是关心他手下的人的前途。照顾好你自己手下的人,他们的成功会提升你。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林毅夫据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林毅夫自小牢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一个人如果有能为十亿人谋福祉的能力,就应该毅然投身到这样的事业中去。

因此林毅夫后来从台湾毅然蜈过海峡,投奔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父亲和自己的一个梦想。

林毅夫在1979年5月16日从金门游到大陆,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铸造的一段传奇。

首先,林毅夫有家国情怀。

林毅夫1952年出生,他在台湾求学期间所受到的教育是,作为知识分子,要对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林毅夫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在金门当连长时,每天清晨望着海峡对岸的风景,似乎感受到了祖国母亲在呼唤他。

其次,林毅夫的个人条件好。

林毅夫当年是台湾较早一批获得MBA学位的人,这也为他后来的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他文武双全,从大二开始就读于当地的军官学校。硕士毕业后,就被委派到金门马山当连长。

林毅夫的太太说,他一直是个游泳健将,年轻时可以游过台湾海峡,后来过了五十岁,仍然可以游2000米。

林毅夫说中华民族的复兴当然是亿万人的复兴,所以他离开了有两千万人的故乡,来到了有亿万人的祖国大陆。亿万人的复兴也会为千万人的复兴提供更好的条件。

2017年12月24号林毅夫先生来天津大学演讲。

演讲结束后,有同学问了这个问题。

问:是什么动力或者信念促使您在1979年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游泳到大陆?

答:今天很高兴能来到马寅初经济学院讲座。马寅初先生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有那么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他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好。但是他一辈子刚正不阿,根据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是应该跟我们这些前辈学习吗?也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在什么地方,这个力量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根据录音笔录)

投奔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

对于林毅夫的弃暗投明,当初许多人并不了解。林毅夫最初想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可是,校方以其来历不明将之拒之门外。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非常流畅的优势,很快即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唯一人选。

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

陈云英,女,1953年2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博士,是中国特殊教育的奠基人、开创者,被称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

她是林毅夫的妻子。

财经小常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LMC=LAC。

林毅夫与陈云英,一对博士夫妻,两位名人,一个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一个是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自从三十年前林毅夫从金门游到中国大陆之后,夫妻俩在各个版本的故事中都颇富有传奇色彩。

林毅夫家在宜兰,也是兄妹8人,他最小,但志气最大。上大学后,他品学兼优,被评为台大的模范生,追求他的女孩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位能让他动心。想不到他和陈云英倾谈之下,竟生了情,从此沉入爱河。

大学毕业典礼后,林毅夫送给陈云英一幅锦绣河山的刺绣,是两人之间另一种坚固的情感纽带。结婚后,林毅夫考入台湾政治大学经济学院攻读企业管理硕士,陈云英则教书、怀孕、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这时具有远大志向的林毅夫作出了一个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他觉得台湾弹丸之地受制太多,不是施展抱负的地方,他想到大陆,为更多的中国人服务。陈云英很理解丈夫的鸿鹄之志,她对丈夫说:你只要决定,就放心地去吧,我会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的。

话说1983年,正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的林毅夫,遇到了三位特殊的访客,这三位没人比他更熟悉、更思念,他们正是远在台湾的妻子陈云英和儿女。

当年林毅夫突然失踪后,家人都以为他真的离开人世了,甚至在家中还为他立了个牌位。他妻子陈云英每日忧郁地看着牌位,眼泪也逐渐流干。

虽然悲痛欲绝,但她却没有想不开,她还跟林毅夫的大哥说道:他能够这样走了,就是他对我有绝对的信心,我能够处理好我自己。

事实证明,时间和距离阻挡不了两颗相爱的心。林毅夫到美国读书后,利用美国地址和新名字,给远在台湾的妻子陈云英寄去了一封信。这封信,跨越了遥远的海峡和漫长的4年时光,漂洋过海,最终送到了爱人手中。

陈云英收到信后,眼泪随即打湿了薄薄的信纸。这4年的苦苦思念与等待,对她而言是值得的。随后,她立即收拾行囊,带着孩子远渡重洋,到信上提到的芝加哥大学去和丈夫团聚。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英云带着两个孩子,辗转来到芝加哥大学,并且终于如愿见到了林毅夫。4年,林毅夫没有再娶新妻,陈英云也没有改嫁。因为他们都相信,相爱的两个人终有一日能够重逢。

林毅夫看着妻儿,一时也有些恍惚,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一幕有些梦幻朦胧,眼睛也逐渐变得模糊,泪水不自觉从眼角夺眶而出。他一把抱住妻儿,一家四口当场失声痛哭。

随后,陈英云为了在美国陪林毅夫读书,考入了美国宾州的爱丁堡罗大学。

1986年9月,林毅夫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又去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读了一年博士后。妻子陈英云也从爱丁堡罗大学毕业后,到乔治华盛顿大学读了博士。

次年,林毅夫和妻子都学成毕业。美国优渥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远没有中国亲切,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之所以求知若渴,主要是想为大陆、为全中国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987年6月18日,林毅夫一家四口回到北京,并在这里安家定居。北京对于这家人来说,不仅是新家,还是新生活的起点。

从同年9月开始,林毅夫在6年内,先后被任命为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的副所长、农村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之后还成为了北大的经济学系教授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云英,从小在台湾长大,后留学美国,1987年,她与同在美国留学的丈夫林毅夫一同回到大陆,开始致力于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奠基人。

她是我国第一位特殊教育学博士,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是国内特殊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女承父业,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林毅夫的一生,让很多人看不懂。

如果有仔细体悟,你会发现,支撑他做所有那些选择的理由只有一个——热爱他生活的土地和国家。

他担心台湾的命运,所以才来了大陆;他担心中国的发展,所以才回到了中国。

他父亲走的那一天,他只能在大陆视频连线,妻子带着他的麻衣回台湾替他奔丧。

在他身上,我第一次发现,爱国居然是一件这么困难的事。

他一生拼搏勤奋至此,民间曾盛传:林毅夫是最有可能得诺奖的中国经济学家。 对此,林毅夫说:中国经济学家会得诺贝尔奖, 但大概不是我这一代人,应该是我的学生,或是我的学生的学生的那一代。

他说,因为,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因为他相信,这个世纪,也是中国的世纪。

财经小常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着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