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M2CPI的关系丨创造收入消费
这些年,经过媒体、网络的宣传普及,民众对各经济指标也略知一二,每到发布月度/季度经济数据时,也会侧目关注一下。虽然我们对天朝的数据心有疑虑,但我不得不说这或许是目前相对可靠、公正的信息了,也许它在统计方法或执行过程中存在瑕疵。
在这些经济指标中,与普罗大众联系紧密、感受强烈的非GDP/M2/CPI莫属:你每天认真的工作,实际上是创造着这个国家的GDP;你每月获得的薪水,像小河一样汇聚成了波涛的M2;而你的薪水能买多少东西,亲身感受着物价的高低变动,用数据指标表示就是CPI。
从前,有个小村子,村里人有的种大米——种粮户;有的养猪——养殖户;有的做衣服——裁缝;当然还有出卖服务搞运输的——比如做衣服需要拉运布料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简称,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该年的GDP为11000斤大米,1100斤猪肉,110件衣服和110天的劳务。第二年的GDP比第一年增10%。
该年GDP为12000斤大米,1100斤猪肉,110件衣服和115天的劳务。可第三年的GDP比第二年增长多少呢?
GDP是一年内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最终产品的意思很多人不太理解。如果一件衣服是可以穿的成品,它是最终产品,若衣服还没有完全制作好,如纽扣没缝、扣眼没开等,它只能算半成品,不是最终产品,所以不能统计在GDP里头。
另外一个问题,大米/猪肉/衣服是最终产品,那它们有没有建立在别的最终产品之上呢?——长成大米前的种子、养成大猪前的小猪苗、制作衣服的布料。如果是的话,如何避免GDP的重复统计呢?
其依据是是否有交易的产生。如果种子是自己上一年大米的留存、猪苗是自己饲养的母猪生的、布是自己种棉花又用织布机织成的,则它们都没有建立在其他最终产品之上,可以从头到尾的统计入GDP当中。
如果种子/猪苗/布都是购买的,则在统计GDP时需要把购买成本扣除(因为它们已被统计过一次,再统计会造成重复统计),只统计增加的部分——这跟增值税抵扣原理相同,也难怪现在要营改增——1000元的产品售价,800元的进货成本,不按照增值的200元征增值税,反而要按照1000元的营业额征营业税,重复征税啊(800元作为对方的销售,也征了营业税)。
GDP是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所以表一中该村GDP用大米/猪肉/衣服/运输劳务表示没问题,但在产品和劳务少的情况下这样表示可以,如果从一个村扩展到一个国家,有数万甚至数十万种类的产品和服务总不能一一列出吧,所以得引入一个计价单位,让大家一目了然,并且还能轻易的计算出每年GDP的增长率。像表一中,第三年产品和劳务增长的不平衡,所以GDP增长率也无法计算。
市场中有成千上万中产品和劳务,如何表示它们的价值呢?于是就引入了货币的概念,用货币的多少来表示它们价值的高低。
通过引入货币这种计量单位,我们可以把成千上万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轻易的表现出来,并很容易的计算出GDP及每年涨幅。
记住,GDP是产品和劳务的实物价值总和,不是简单的价格总和!所以,必须把以后每年的价格因素剔除,选取某年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基准价格,不管以后它们价格如何变化,都以选取那一年份的价格进行计算。
如表二,我们把第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准价格,第二年和第三年的产品和服务都以第一年价格计算,所以第二年哪怕大米涨到8元/斤,在计算GDP时仍按照第一年的5元/斤计算;第三年衣服价格跌倒120元/件了,仍然按照第一年的150元/件来计算。
GDP的涨跌是产品和劳务总和数量(价值)的涨跌,所以才会出现2015年俄罗斯CPI(可视为物价涨幅)上涨12.9%的情况下,GDP却下降了3.7%。
所以,市场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M2的供应量及货币的流通速度。当M2过多时,理论上会引起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当商品和劳务增加而M2没有相应增加时,会引起物价的下跌——通货紧缩。
但也不绝对,通过以上公式可看到还有一个因素——货币的流通速度。当流通速度为0时,即使再怎么供应M2,还会通货紧缩,就像日本,一再的QE(货币量化宽松)还是通缩,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流动性陷阱。
而美国2015年GDP17.87万亿美元,可M2却只有12.32万亿美元(而美元还在其他国家内流通),在M2小于GDP的情况下,核心CPI却上涨1.8%,说明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高。
市场中需要的货币应尽量的与GDP相符,才不会通缩或通胀,但到底需要多少呢?几乎没人知道。因M2可以增加或减少,所以各国央行就会依据物价、经济增长、失业率等来调控M2的供应。那M2又是如何产生的?理论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关于M2如何产生的又得一篇文章解释。
以上讲了,GDP反映的是一年内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而M2又是GDP的货币表现形式,理论上M2高于GDP物价上涨,M2小于GDP则物价下跌,这个涨跌的幅度即可用CPI表示。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简称,反映民居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它反映的是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不含奢侈品和投资品。
衣服包含在内,但阿玛尼的衣服就不包含;房租包含,但房价就不包含……一定是必需品——影响一个人生存的商品和服务。所以在计算CPI时,会选取一些标本商品和服务,并根据它们对人生活的重要性给与不同的权重。
我国CPI中猪肉的权重较大,为2.88%,通过计算大概猪肉价格每上涨1%,CPI就会环比增长0.031%,所以每次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就引起CPI上涨,因此被戏称为“猪通胀”。而美国CPI中汽油的权重最大,所以2015年美国CPI(含汽油)同比上涨0.1%,其中核心CPI(不含汽油)同比上涨1.8%,因为2015年国际油价大跌,所以直接拉低了CPI。
注意:里面的数量或许不全是1(斤/天),有可能会根据居民的大致需求量而不同。比如说大米按10斤算,猪肉按2斤算等,但方法基本这样。
CPI表示的是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整体变动,具体到单个商品或服务上的话,就出现有的涨有的跌,且涨跌幅不一,这也是大家结合自身感受觉得统计数据不准确的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M2的供应应大致与GDP相符,过高或过低会引起通胀或通缩,在政府历次发布CPI、M2和GDP数据时,M2的涨幅远大于CPI和GDP涨幅之和,并认为数据造假,并得出真实的通胀公示:线涨幅-GDP涨幅。
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准确。因为CPI只统计了必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并不包含资产的价格,M2像洪水一样乱窜,并不是均匀的流入任何区域和领域。当CPI涨幅小,而M2涨幅远大于GDP涨幅时,很可能是多余M2流入了房产/股票/期货等资产市场。
所以GDP/M2/CPI三者关系是:GDP决定着M2供应的数量;M2供应一旦失衡,过多或过少会引起货币购买力的降低或增加,其比率就是M2增幅-GDP增幅的差额;M2的供应影响着CPI,影响程度就看类似洪水的M2流入的大小——M2流向资产则资产价格涨,流入消费品价格则CPI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数据确实是干瘪枯燥乏味的,觉得与自己生活相差太远,但如果能研究透经济数据其实对投资是有帮助意义的。
2009年四万亿经济刺激时,当时M2数量远大于GDP增幅,说明市场有大量的钱在横冲直撞的乱窜,它跑到哪里哪里就会价格暴涨——字画古董、茶叶、房地产……
- 标签:消费水平英文缩写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GDPM2CPI的关系丨创造收入消费
这些年,经过媒体、网络的宣传普及,民众对各经济指标也略知一二,每到发布月度/季度经济数据时,也会侧目关注一下…
-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
原标题: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 近日,商务部、…
- 细观消费领域子行业(附表)
- 2019年中国市场10个消费热点
- 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文化消费应以满足精神需要为第一诉求
- 评论:创新消费文化 激发消费潜能
- 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