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 南充城市道路全面改造升级
本报记者 蒲南溪
9月16日,王以林从南充市顺庆区丝绸路的家中出发,经新改造的滨江大道,20分钟后到达市政新区的单位。一年前,因为道路拥堵不堪,他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出门,才能赶在八点半到单位打卡。
近两年,南充主城三区共完成50个城市主干道的改造项目。目前,嘉陵区长城路、火花路等4条主干道,顺庆区滨江路、玉带路、西华路等14条干道,高坪区安汉·阳春路、江东大道等8条干道的路面、管线改造都在进行中,大部分街道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全面通车。与此同时,城市“毛细血管”——市辖三区数百条背街小巷也经历了全面的修缮与提升。
截至去年底,南充市市辖三区汽车保有量为23万余辆,平均每6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城市道路如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南充的做法,就是打通“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实现市民出行快又好。
打通“主动脉”畅通快行网络
今年6月以前,嘉陵区火花路和嘉南路之间一直是由环岛连通,没有交通信号灯,经常拥堵。火花路连通南充市汽车客运站、陈寿中学、十八中、南高、嘉陵区实验幼儿园等地点,上学上班的市民“不想走也不得不走”,早晚通行压力尤其大。
于是嘉陵区决定拆除原有环岛,对火花路进行渠化改造,增设红绿灯、人行横道,将人车分流。这样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少了,车辆通过效率显著提高。9月2日开始,为保障开学后车辆畅通,火花路开放单边通行,南充市民陈鸣的孩子就读于陈寿中学,“每天都要来接送娃娃,现在路通了,娃娃上下学安全也有保障。”
“等路全通后,就不会堵了。”南充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沈朝中介绍说,2018年《南充市城市快速路网专项规划》(下称《规划》)中提出“三环十二射五横六纵”结构性主干道,是连通南充中心城区的交通命脉,尤其是环路最能解决高峰期拥堵。目前全长17公里的一环路和全长37公里的二环路已经成型。按照《规划》,确定南充市快速路网总体规模为220公里,总体形态为“三环十二射五横六纵”,中心城区内将实现20分钟互达。
“以前的道路只能保证通行功能。”嘉陵区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蒋鹏介绍,改造后的主干道,不仅保证通畅,还实现管线下地、雨污分流、路面平整、路灯改造等,“不仅通,而且美”,减轻暴雨期污水处理的压力,还防止污水排入嘉陵江。
疏通“毛细血管”保证市民出行
“坤元街位置比较偏,以前路面的地砖烂得很多,车一过,就咔咔地响,严重影响我们休息。特别是在下雨天,踩到破损的地砖,就像踩了‘污水地雷’,溅得一脚泥水。”住在顺庆区坤元街龙川半岛的居民陈薇说,如今坐在小区外的便利店门口,看着新建成的道路,她感到很舒心。
“宁安巷以前卖菜小贩多,秩序混乱,路面又破,人和车都很难通过,整体也是脏兮兮的。”家住附近的李国才回忆说。经过去年对地下排污管道、给水管道和路面、人行道、店面招牌的整治和规范,现在的宁安巷焕然一新,特别是设立长约200米的“潮汐市场”,每天早上和傍晚各开放两小时,既保证了街巷通畅和整洁,也方便了菜农和市民。
附近的北湖巷不仅街面得到整治,街边的墙面也画上了老南充往昔的市井风情,丝二厂的大门、卖烧饼的聋子、热闹的老码头、兴顺街、顺庆府衙都在水墨中重现。“看到这些画,就算我没有亲身到过那些老街,仅是想象历史时光,都觉得莫名地感动。”李国才很感叹。
背街小巷是连接市民的“民生路”,也是城市的“里子”。去年,顺庆区共完成宁安巷、北湖巷、北星街等24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高坪区中心城区青松路、通元街、望城路、育才街4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已在9月启动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改造。
“为保障通行,城市主干道上是不允许停车的,所以停车压力就转嫁到背街小巷。”蒋鹏介绍,目前嘉陵区已经提出方案,对70多个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规范地面停车位,并且在机关单位施行错峰停车。同时,仅陈寿公园内,就能提供近600个地下停车位;大批立体停车场也在规划建设中。今年年底,位于顺庆区南门坝的南充市首个立体停车场将建成投用,可提供停车位140个,从而有效缓解停车难。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