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未来走势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2017年5月5日晚,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巴曙松教授再次回到“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为北大学生及社会金融界人士带来了主题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的讲座。
讲座中,巴曙松教授提出了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一系列判断。他强调,中国债市的统一监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将中国债券市场目前的多头监管情形形象地比喻为“五龙治水”。“五龙治水”导致了监管权的分割和市场的分割,进而导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和定价机制不合理,并对中国债市的整体发展构成了明显障碍,增加了监管成本,严重降低了监管效率,具体的表现为债券市场缺乏统一规划、法律的执行效力受到限制等。随后,巴曙松教授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债券发行制度及监管机构为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债市统一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债券违约事件频频引发关注。2014至2016年,中国债市的边界违约率分别是0.04%、0.4%和0.8%。巴曙松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处于经济下行期,同时经济也面临结构性调整,导致债市的违约高发。同时,随着打破刚性兑付将成为必然趋势,违约逐渐成为“债市新常态”。在此环境下,如果再继续坚持刚性兑付,无疑是对市场的严重扭曲,也会扭曲市场风险定价机制,损害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助长道德风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且,刚性兑付和目前金融界的诸多问题直接相关,如无风险收益率过高、社会融资成本负担重等,这都阻碍了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尽管问题丛生,但在巴曙松教授看来,中国债市的“黄金十年”依然值得期待。从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四年债券市场总额占GDP的比重将提高至100%,即中国债券市场会有超过40万亿的增长空间。从国际投资者的角度看,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7352亿元,不到中国债券存量的2%。此外,“绿色债券”和“熊猫债券”尤其值得关注,2016年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而“熊猫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器之一,推动了中国债市与世界债市的接轨。
巴曙松教授还分析了债市国际化的另一助推器——“债券通”。根据李克强总理宣布的决定,“债券通”预计今年在香港和内地实行,将第一次允许境外资金通过香港的平台购买内地债券,这有利于以更低的制度成本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他指出,“债券通”有助于借鉴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成功经验,在海外端沿用海外投资者长期形成的交易和结算习惯,增加了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渠道,从长远看,“债券通”将使跨境投资资本的流动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同时带动内地债券的国际化。可以预计,债券通的实施将促进人民币债券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构建更加开放的债券市场打下基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
随后,巴曙松教授从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个方面剖析了债券市场。他认为,在场外市场中,城投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场内市场中,股债结合产品(可转换债、可交换债)将是未来3至5年的富矿区。
在介绍完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之后,巴曙松教授指出,资产支持类固定收益率产品会迎来新一波的,尤其是PPP项目下的资产证券化。在监管机构大力鼓励、产品发行转为备案制的大背景下,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他认为,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是债券产品的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债券市场的产品体系,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而且,资产证券化也正在推动大资管的发展,促使金融产品更加丰富。
金融科技,即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以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调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