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何事让蒋介石断绝了对日本所有希望?2015-11-4
6月5日下午4时,车至察哈尔张北县城北门时,赵登禹部哨兵让其停车,检查护照。但4人未带护照,只出示了多伦机关签发的身份证,哨兵遂将4人,送该师军法处。
但日本关东军决心利用此事,将具有“排日思想”的二十九军逐走。他们迅速在召集有关将领,商定了更为苛刻的“交涉”条件《对宋哲元交涉纲要》,并决定于6月17日交土肥原贤二,让他负责向宋哲元直接提出如下要求:一、二十九军移驻长城之西南,并不得再行“侵入”;二、将一切“排日机关”悉行解散;三、宋哲元向日方道歉,处罚责任者;四、上述事宜必须在两周内办竣,并限中方5天内答复,否则“将采取行动”。
宋哲元为不给日军借口,于11月25日命赵登禹向日方道歉,11月29日,又免去当事者、实施检查的连长张书标职务。日方仍不,驻机关长松井源太郎乘机要求中队退到长城以内,“以免冲突”,但宋哲元回答说,此事应与中央交涉,婉拒了日方“要求”。1935年
日本立即借助此事大做文章,其驻桥本以赵登禹部卫兵日本、军官为由,先向二十九军参谋长张维藩提出。几天后,日方又在北平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提出。
1934年10月,日本天津驻屯军中佐川口一行8人由出发,前往多伦,沿途进行“视察”。
军法处询问了其来历,并以酒饭招待,同时向察哈尔省电话请示处理办法。省又向时在北平的察哈尔省宋哲元汇报。宋哲元为避免事态恶化,决定放行。
日方还在第一次“张北事件”时,宋哲元曾向日方:日本人可以在察哈尔省旅行,不检查任何携带物。
当时,为防御日本入侵,赵登禹率二十九军一三二师驻扎在张北。26日午前10点左右,这伙日本人在途经张北县南门时,被一三二师卫队所,进行例行检查。双方因为旅游护照的检验引起纠纷,在争执40分钟后,中方一名懂日语的人员赶到现场调解,随即准予放行,是为第一次“张北事件”。
于是,4个日本人在6月6日上午11时被“礼送出境”,是为第二次“张北事件”。
第一次“张北事件”
针对国民的退让,日军则更加步步紧逼,并制造争端的借口,从而引发了两次“张北事件”。
第二次“张北事件”
1935年,已经占领东北的日军频频用武力侵略华北。在此情形之下,国民除了勉强维持局面外,缺乏明确的应对方针。
1935年5月31日,日本关东军驻阿巴嘎机关长盛岛角芳派遣4人以旅游为名,乘汽车由多伦前往,沿途偷绘地图。
日军认为再次抓住了借口,4人在张北受到“非法”,被“青龙刀”,“还不给食物和寝具”。11日,机关长松井向中国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察省民政厅长)秦德纯提出三点“要求”:第二十九军向日军道歉;第一三二师参谋长撤职;第一三二师军法处长。
对此,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反驳说:察哈尔省与日本曾有协议,日本人出入察哈尔省,须由日本致函察哈尔省,准发护照,方可通行。
国民得到报告后,于第二天立即公布免除宋哲元的察哈尔省职务,以民政厅厅长秦德纯代理省,宋哲元于20日离开,这让土肥原失去了“交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