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房危机商报:两房危机见美国金融(图
去年中爆发次按危机以来,美国已有不少基金、按贷公司及银行倒闭,3月的贝尔斯登事件及最近的地方中小银行破产潮(至9月初已有11家),都反映危机的巨大力,而且倒闭案例料将更为频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便列出逾百家濒危银行,须予密切并准备接管,有估计最终倒下的将以百计。但此类事件都比不上两房危机:这两家全美最大的按贷公司,合共持有或承保住房按揭债务达5.2万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约一半,并相当于美国的P四成。此外,两房发债数万亿美元,其中有万余亿元由海外投资者持有,包括许多外国央行,中国看来是大户之一,持有量以千亿计。
实际上,两房已形成了一个政商的钱权交易体系:两房“游说”议员支持其维持现状并反对改组,而议员为了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亦反对改组。及议员亦想把两房变为政策性银行,以便推动楼市及住房建设,并帮助更多人完成“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从而达到目的,争取选民。结果是住房及其按贷市场出现了半社会主义化半公营化的运作,形成了长期的泡沫化倾向,而两房则培养出高风险及盲目扩张的运作模式,故当风暴一来便很快出事。市场也要挤掉泡沫而作出调整。
两房事件也显示出美国金融体系的程度甚深,足可成为教材。
中新网9月24日电 《商报》发表题为《两房危机见美金融》的文章说,美国财政部宣布的“两房”方案,充分了美国烂透了的金融体系和的政制。而几天后,即发生雷曼兄弟事件,可见危机进一步扩大。美国官员如保尔森等在对华交往中常要求中国加快金融以增效益及降低风险,但看来他们其实应更多关注美国本身的问题。
总之,两房问题是在美式议会政制下扭曲市场,及经济决策因化而偏离合的明显例子,具体地反映了这种政经体制的情况。另一方面,救援方案又已为长远的两房改组铺了,而踢走原管理层并停止“游说活动”,乃政经分隔的正确一步。但改组能否最终完成仍未可确定,方案只是个拖延之计,在近乎国有化的框架下让两房继续运作,其最终出如何(清盘、分拆出售或全面国有化等),则如财长保尔森所说,留待下任总统及其去处理。但两党特别是,有许多两房支持者,下任能否实行有效改组,还须看当时的气候。
7月15日,美国第二大房贷银行“印地麦克”(IndymacBank)日前宣布倒闭,大批聚集银行门前等待办理相关手续取款。中新社发金立冬 摄
美国官员如保尔森等在对华交往中常要求中国加快金融以增效益及降低风险,但看来他们其实应更多关注美国本身的问题。 (凌昆)
这不如次按是个新问题,而是老问题,只因两年来地产市场转差而全面。问题主要是两房规模过大、管理不善和具有由支持却由私人拥有的不合理体制,令两房既可左右市道,又可以较低成本集资来从事高风险活动,且利润由私人享有,风险及损失则由承担。有研究指,低成本集资相当给予过百亿的补贴。这些不合理情况能长期存在则是问题。本来联储局、财政部的官员及不少人士,均认为两房体制不当、风险甚高,必须加强监管及改组(如拆细卖出)以消除潜在危机,但却因反对而久拖不决。
文章摘录如下:
这确甚有预见性且正中要害。救助方案从注资(可达2000亿美元)、放贷及买入两房债券三投入,有人更担心这会是个无底洞。前联储局刘易斯分行便估计,最终财损失3000亿美元;另有房地产金融教授更指可达万亿。实际数目很难估计,因信用紧缩、楼市调整及经济放缓仍在继续。而且这三方面的走势均差,故前景未可乐观。显然,像中国等持有美国证券的大户,必须密切美国的财政状况,若到评级降低时才作反应或会太迟。
问题之一是监管不力。急于出台救援方案的原因之一,是经调查后发现,两房利用会计帐目。看来市场是对的,早已察觉不妙而抛售两房股票,反而是后知后觉。但根本更严重的问题是:两房的运作模式一直有争议,但长期未获解决。
两房规模巨大,若倒下,美国的楼市及金融体系必被冲散,外资也将停止流入,经济势将全线崩溃。因此美国由财政部出面全力救援以稳住大局。但这样一来便全面卷入,可说是把所有赌注都押上了。今后金融危机恶化的影响,也将直接冲击财政及的信用度。尤其要注意这对主权评级的影响,早在年初时穆迪便曾,如两房需要财政大举投入,将降美国主权评级。